佛山新闻网讯 今天五月初三的顺德勒流龙眼村,群龙聚首,万人涌动,传承600多年的“龙眼点睛”再度上演,祈盼一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
600年传承,龙舟之乡迎端午
五月初一划北门乡(今新滘),初二划东门乡(今云路),五月初三必到龙眼点睛,龙舟初四划大门乡(大门),初五划大良河,初八龙潭拜龙母。数百年来,顺德民间一直都在传承这样的端午龙舟习俗。
龙眼古称“龙渚”,四面环水,自古就是群龙聚首之圣地,因为“龙眼点睛”习俗日隆,“龙渚”也被“龙眼”替代。
俯拍龙眼村
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龙眼“石马洲”已有相公庙,庙外有龙船澳,民风久染,渐成点睛习俗。祖辈相传,龙舟不点睛者为盲龙,划船时风险暗存。尤其是新龙舟,点睛方可精神焕发,一往无前。
点睛 百条龙舟齐聚龙眼村
“五月初三日,各乡龙舟云集龙眼,龙船靠岸,龙头上岸,埠头鞭炮齐响”。——龙眼村志
今天(5月28日)正是五月初三,跟往年一样,来自顺德、中山、番禺等地的龙舟纷纷云集龙眼,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盛事。
早上八九点,就已经不少龙舟从四面八方赶来。河涌上锣鼓喧天,数十名船手在鼓点的带动下,有规律的滑动船桨和呐喊,而在涌边,也已经挤满了市民和游客。
十点过后,太尉庙外的新涌已经挤满了前来“朝圣”的龙舟,船头连着船尾,船身贴着船身,时隔一年,龙眼村再现群龙聚首的盛况!
守候在埗头的村民燃放炮竹以示欢迎,现场锣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奔走相告声相互交融。船手卸下龙头、龙尾、龙牌,众人簇拥着进入太尉庙。
龙头进出,都是四位健壮大汉,用红色的木架抬起,额角挂满红绸大花,嘴巴衔满鲜绿的龙眼果叶。
窄小的太尉庙,早就被等候在此的村民、游客堵得水泄不通,在太尉庙点睛已经有十来年的梁汉勇抓起毛笔,蘸饱朱砂,在龙颈、龙牌、龙尾上细心涂点。
“一帆风顺,年头顺到年尾”、“身体健康,国泰民安”......每当长者点到一处,现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点睛”仪式正式完毕,龙头从太尉庙的右侧门出,龙头归位。红桨吃水,锣鼓齐鸣,龙船即刻精神抖擞,游行如飞,还能摇头晃脑。
妇女儿童抚摸龙头、龙须、龙角、龙尾,寓意“摸龙头,富贵添寿;摸龙尾,一年好到尾”。
热闹 顺德非遗民俗精彩上演
2015年,“龙眼点睛”正式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在点睛的同时,还有一大波顺德非遗项目也会在现场进行展示——黄连广绣、咏春拳、龙舟说唱、洪拳、锣鼓柜以及勒流水上飘色、龙虱、彩龙巡游......让大家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八音锣鼓演奏
水上飘色
黄连广绣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