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揭秘毛尖茶:从信阳茶山到你的茶杯的旅程

04-03

揭秘毛尖茶:从信阳茶山到你的茶杯的旅程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文 章继军/图

四月,被一杯信阳毛尖唤醒,如何?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要召开了,10天时间,不妨去山水之间,寻茶,寻桃源、寻故居、寻美味……春光易虚度,不如早相逢。

今报记者实地丈量茶山到茶杯的距离,访茶乡美景,讲茶人故事,让爱茶的你,更懂信阳。

信阳的茶山,是被春风叫醒的。

整个3月到4月,阳光迂回曲折,时而普照大地,时而藏进云层,工笔勾勒出茶山、薄云和软风。茶树收集着阳光、露珠,伸展枝叶,掸落肩上闪闪烁烁的蝉声。

烹煎妙手逢嫩芽:丈量信阳毛尖 从茶山到茶杯的距离

3月末,信阳产茶区浉河港。漫山茶香,点点红,桃面娇影,茶女低首忙。

领头的朱华,是典型的信阳姑娘。鸭蛋脸,乌黑发,一副眼镜,也没掩盖飞扬的神采。她说话语速慢而有力,话不多,但讲的都是实事。

生长于茶产区,朱华是地道的“茶妹子”:记事起家中就弥漫着茶香;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采茶;专攻农科了解茶叶种植知识;毕业后,她在信阳市区开了店,出售自家茶叶。

毛尖长成时,浉河港机声隆隆。朱华早早回家帮忙,白天带着雇的采茶工去采茶,同时招待一些专程来采购的老茶客。

和信阳浉河畔采茶姑娘的雕塑不同,采茶队伍中多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其实,几十年前采茶的确实以年轻人居多,很多女孩采着采着就结交了闺蜜朋友、遇到了如意郎君,还衍生出茶山情歌似的爱情故事。如今,置身茶山不闻爽脆山歌,更多是爽朗笑声。

采茶需要经验,叶片太小的不能摘,要等它再长两天;大叶子也不能摘,避免摘到枯叶子;采得太慢,工钱就少。而茶中珍品明前茶,是一芽一叶的标配,采摘需格外用心。

太阳落山后,采茶工们回到茶厂称重。茶农要给茶叶称重,并付相应酬劳。采茶女围成一圈,紧紧盯着秤杆,看到茶农筛掉一些大茶叶子时,争论几句,随后又嘻嘻哈哈起来。

拿到报酬后,她们三三两两坐在院子里,吃着准备好的鸡蛋挂面,享受晚风中的闲适。

采茶工早早睡去时,朱华家的“夜战”才刚刚开始。她的父亲、哥哥、嫂子,甚至十来岁的小侄子,都加入炒茶队伍。

收来的茶叶经过摊开晾放后,开始接受筛选。四方木架中的网格,按照孔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随着机器的抖动,大一点的叶片和毛尖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竹筒。孔径2.5毫米的筛子选出的,是顶级毛尖,被优先撒进滚筒中杀青。

炭火燃烧。茶叶在50多摄氏度的滚筒中旋转前行,水分逐渐蒸发,颜色由鲜绿变成翠绿,身条变得柔软。抵达滚筒的尽头时,茶农伸手一抓,扔进扁平的竹筐。这是第一锅茶叶,即使是有经验的茶农,也要再三测试:把茶叶握成团,如有青涩,需要再过一遍滚筒。

接着是揉捻。圆形的铁质托盘中,几百斤重的铁锤像圆锥一样沿着托盘旋转,从上下和水平方向施力推、压、扭着茶叶,将舒展的叶子碾成条状。

为了尽可能减少精品茶的瑕疵,茶农用扬场机吹去其中细小杂质,又用簸箕反复筛选。

毛尖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种。生锅气温在100摄氏度以上,主要为了风干茶叶、蒸发水分。在圆形敞口水泥锅里,空心细竹制成的茶扫把,带着茶叶在锅里旋转。熟锅气温在90摄氏度左右,主要是塑形提香。这个工序需要纯手工。

在稍矮一些的锅中,老茶人用手沿“V”字形将茶叶拾起、拧条、撒落。他教导着旁边的孩子:抓、撮、压等动作一定要到位,火候、时间也得恰当,剩下10%到20%的水分比较合适。注意力要集中,毛尖好不好看、泡出来有没有白毫,就看这一道啦。

三个小时的千锤百炼,第一批信阳毛尖出锅。细、紧、圆、直,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上茶。”朱华的老顾客,每年总是亲自上山买新茶。山外来客苦等已久,热情的农家为他们沏上第一杯春茶。毛尖在清甜的水中舒展、翻滚、撒播白毫,人们互相传看。清甜略苦的香,千回百转的香,醇厚甘凉的香,是山上不标价出售的特产,附赠给胸无点尘的茶客。

山水之间有好茶:北纬三十度的豫南奇葩 在北国江南衍生出别样滋味

信阳毛尖的好,无需细品。但若你想懂它,不妨亲自来信阳。

信阳产茶区,坐标北纬31°23′~32°24′,东经113°45′~115°55′。被称为“南方嘉木”的茶,在“北国江南”的申城,衍生出别样滋味。

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曾被茶圣陆羽赞“淮南以光州(信阳)上”,被苏轼称“淮南茶,信阳第一”,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声名大振。这株豫南奇葩,耐住两千多年的孤独,吃得百转千回的苦,在历史长河中绽放。

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信阳,发现这坚韧的叶子的足迹,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西到桐柏山,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延伸至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管辖的128个产茶乡镇。其中最出名的产地,便是信阳市周边的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

春光易虚度,不如早相逢。你要来寻茶,信阳要给你整个四月的芬芳。

浉河区环南湾湖。若把信阳比作女子,以山为骨,以柳为眉,以南湾湖为眸。环湖而行,可以寻仙,寻茶,寻桃源,寻故居,寻美味。

“一山一水一画卷,一茶一叶一缕香。”沿南湾湖而上,进入浉河区美丽乡村的“地界”,来到董家河乡睡仙桥村。一条长三米左右的浅拱石桥,两边有波浪和圆圈装饰,四角有神兽,下方有青砖护桥石。古睡仙桥犹存,古塘仍在,环绕古塘的五棵松树傲然挺立。

一路向北,来到车云山脚下。沿蜿蜒山路上至海拔600米,周边一片碧绿茶树,抬头便是蓝天白云,向下望则云雾缭绕。山脚炎热,一路可见老信阳茶树。拾级而上,山上凉风习习,在千佛塔和信徒们擦肩而过。

在古老的传说中,车云山常有恶龙危害百姓。女皇武则天饮用这里的茶叶后,久治不愈的肠胃病愈合。得知地方有灾,她命人从洛阳运巨型青石,将恶龙镇在千佛塔下,恶龙动弹不得,常叹气,状如白云,犹如车轮翻滚,故名车云山。时间久了,恶龙改恶从善,化成绿色茶带,缠绕在车云山,造福百姓。

从董家河沿湖向前,就是朱华的老家浉河港。黑白龙潭、仙女潭、公母潭等地是信阳广为人知的原生态旅游胜地。其中一座岛上,还有一个像世外桃源的村庄——桃园村。穿过一段葡萄架,沿着清可见底的溪流往前走,一路鸟鸣啾啾,蜻蜓飞舞,鸭子排成队肆无忌惮地走在乡间小路中央,又被狂奔过来的孩童吓得四散逃离,最终摇摆着跳入水中。这里的农家四合院被花木覆盖,屋后是茂密竹林。

从浉河港再向东南,便进入了谭家河乡境内。路边常有徽派风格的农家乐,以其美景美味吸引着大批游客。

平桥区郝堂村。古村,古树,石墨,旧式豫南民居。荷花未开,那叶的墨绿已肆意渲染水塘。沿河汉柳,倾泻出寸寸日光。土坯房的茶室内,茶客纷纷,茶香醉人。

新县西南,郭家河乡。山水、湿地、耕地,构成十里河滩十里枫杨的生态屏障。如果你爱云开山水媚,这里很美。如果你爱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依然很美。

往东,西河古村落,粉色野樱桃树在林海茶山间跳跃。古民居依河而建,青砖颜色深沉,旧门朱漆斑驳。与村民攀谈,他们必邀你进屋坐坐,品尝山茶清香。

商城东南边陲,金刚台乡,山高200米至750米,在云雾中起伏,这里正是高山云雾茶的生长温床。走过树林、溪涧,感受过去数千年,水流是怎样把山石打磨圆润,凿成这般龙虎、狮子的模样。

固始,西九华山。茶山竹园云雾缭绕,妙高禅寺铃声和佛音互相应和,唐人寻根楼5D圆幕电影讲述闽台祖地起源。

……

信阳何处无好茶?山上毛尖万顷,山间瀑布林立,山下泉水潺潺。路,越走越明白;茶,越喝越清醒。时光静美,若你也在。

且将新火试新茶:茶人的“守” 成就了毛尖的“珍”

一地有一地之性格。信阳人的血脉中,流淌着茶汤的温度。他可以漫步浉河,在一杯杯茶汤中享受时光;也可以不畏艰难,坚守心中的圣地。

信阳茶人的故事很多、很精彩。且不说将茶产业做大做强的茶企明星、研制出多种茶产品的技术人员,最让我佩服的,是老茶人黄执优先生。

黄执优的女儿用“过着朴素优雅的生活”形容她的父亲,极为恰当。60年来对信阳毛尖的情有独钟,让这位元老级茶叶专家,从竹杖芒鞋走遍茶山,到携信阳毛尖力压西湖龙井摘得“国家质量金奖”,再到素衣简食与茶相伴,心中自有一份从容。

20世纪50年代,黄执优和妻子虎兰生从郑州被抽调至信阳指导开山种茶。新婚第五天,他们踏着初春冰雪,带着背包、雨伞、草鞋、竹棍“进山四宝”,分头进山调研。饿了,就吃自带的馒头;夜晚,在老乡家寄宿。经过反复研究,他和同事成功将茶树引种到淮北,开了信阳茶树北上过淮河的先例;上世纪70年代后,黄执优开始试验推广矮密速成高产园,产量、质量提高5倍;研制出信阳毛尖炒茶机,功效提高12倍。

1985年6月,全国第一次举行茶叶国家质量奖评选,这是中国产品质量的最高奖项。黄执优作为12名评委之一参与其中。评选结果公布,成绩最好的是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毛尖比龙井仅少了0.46分。

回到信阳,黄执优越想越不死心:金奖只有一个,银奖却有10个,信阳毛尖虽然排在银奖第一位,但还是银奖,0.46分“挖出”了一条鸿沟。

当时定的是五年后复评,他决心到时再与龙井一决高下。回去后,他开始组织技术人员,狠抓茶园基本建设,从栽培方面找原因,帮助茶农进一步提高采制工艺。

1990年6月,国优名茶评审会在广州举行。最终结果令人振奋: “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获得102.46分,超过第二名西湖龙井2.01分之多。最后达成共识的评语是:“条索细秀满毫,色泽隐翠光润,香气高爽,滋味醇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这是信阳毛尖第一次获得国家金奖。

金奖领回来后,信阳全城扎彩车、放鞭炮,十分热闹。1992年,黄执优退休那年,信阳举办了第一届茶文化节。转眼26年过去,今年4月20日将举办的信阳茶文化节,也是第26届了。这些年,黄执优虽然身体逐渐羸弱,但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毛尖的发展。他在去年出版了57万字的茶叶专著《信阳茶论》,希望以此分享经验。

2000年前后,受市场冲击和利益驱使,信阳毛尖出现“小浑淡”(芽小、汤浑、味淡)导向,黄执优指出当初制定“一芽一叶”的信阳毛尖最高标准,呼吁扭转追求“芽头”的导向。茶专家、茶农或发声或用实际行动抵制“小浑淡”,使这种情况得到遏制。

正是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不服输的拼劲儿,茶人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守护着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以明前茶、雨前茶著名,到了秋天,一芽一叶的秋茶价格成倍下降,却少有人问津,成为茶农的心头难。茶农们用传统的手工炒茶方式,为秋天的白露茶开辟出巨大市场。

在浉河港四望山,每年秋季都要举办手工炒茶大赛,汇集炒茶高手,拯救孤独的秋茶。

碧绿色的茶叶,在翻炒、烘干中成形、成条;信阳各地的炒茶师傅,在茶沫纷飞和茶香逼人的炒茶间,打磨出秋茶浓厚的清香。

初尝清香略苦,细品甘甜压舌,回味口感清醇,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等过春日,盼过夏日,等到秋日的秋茶,历久弥新后,自有一股时光的从容味道。

被信阳毛尖滋养的信阳人,正以自身力量,充盈着信阳毛尖的灵魂。

汉白玉观音雕像报价

玉貔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