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篆隶遗趣对欧阳询《九成宫碑》楷书笔法的影响探讨

05-30

篆隶遗趣对欧阳询《九成宫碑》楷书笔法的影响探讨







欧阳询写这个“冠”字,艺术个性是比较突出的。我们不妨以下面两字与它做一对比:


(左边一字选自《穆玉容墓志》,右边一字选自《李玄靖碑》)


这两个字的共同特征是:“寸”的“亅”正对着“冖”的一趯。因而“冖”的长度无法将下边的“元”和“寸”全部罩住。


而不同于这两个字,欧阳询写“冠”,“冖”是完全罩住了“元”和“寸”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关键在于“寸”的“亅”摆放的位置不同。


《穆玉容墓志》和《李玄靖碑》中的“寸”,“亅”都放置在中轴线偏右处——这同我们单独书写楷书“寸”字的习惯是一致的——但欧阳询的做法不同与此,他将“寸”的“亅”左移到了中轴线上。


放在“冠”字的整体结构中去看,这等于把“亅”往中宫方向收紧,只有这样,“元”、“寸”才能完全罩在“冖”下,也只有这样,“元”的“乚”作为整个字的主笔,其舒展的形态才能被凸显出来。


九成宫碑》的用笔,篆隶遗趣是相对比较浓厚的。“冠”字的主笔即“乚”,我个人认为即有篆隶笔法的遗味。


这集中体现在两处细节上:



首先,“乚”很可能不是一笔完成的。在上图圈出的地方应该有一个调锋换向的节点。


我们参考一下欧阳询在《皇甫诞碑》中写的“冠”字,这个特征会更明显一些。



虽然加了这样一个节点,但两笔之间的过渡仍是圆转而非方折,这种写法其实类似于我们用不断接笔的方式去写一条篆书中的长曲线



我们对比一下欧阳通和他父亲写的“乚”:欧阳通只写出了欧阳询的其中一个特点,即他也在“乚”的转弯处加了一个调锋的节点。


但不同于欧阳询的是,加了这个节点之后,欧阳通将“乚”从圆转改做了方折,这样一来,篆隶遗趣就荡然无存了。



其次,欧阳询写“乚”的时候,在红圈处加了一个调锋的节点,而在绿圈处却省略了节点,这种写法的“钩”受到隶书雁尾的强烈影响。我对比下图就可以看出。



而真正褪去隶书的笔意,纯用永字八法的“趯”来写这一笔,应该是像颜真卿这样写的。



其实不仅“冠”字,“也”字的“乚”也有类似的特征,我们不妨对比下面两张图。


(左边一字临自《高贞碑》,写法为“趯”;右边一字临《九成宫碑》,写法为“钩”。)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九成宫碑&晋公子原创

徐悲鸿的画

龟纹石产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