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山中寻访】探索摄山,与慧光上人共度栖霞寺时光

01-31

【山中寻访】探索摄山,与慧光上人共度栖霞寺时光

入摄山访栖霞寺慧光上人①

莲社曾书法愿文,青山今日始寻君② 。

锡分阿耨池中水,钵覆头陀石上云③ 。

花落经从桐院读,灯残钟向竹窗闻 。

远公莫笑攒眉客,一入东林亦不群④ 。

【作者】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广东顺德人。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工诗文,然科举不顺,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47岁的欧大任才在大廷之上一鸣惊人,特荐御览,列为第一。万历九年(1581),任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翌年转虞衡郎中,督修明孝陵,人称欧虞部。其诗文集后人汇为《欧虞部集十五种》。

【注释】

① 慧光上人:歙县(今属安徽黄山市)人,万历年间入栖霞山,喜爱白鹿泉之胜,结茅而居。后居于般若堂,刻印《四十二章经》、《金刚经》、《遗教经》等三种经文。

② 莲社:东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中有白莲池,因号莲社,亦称白莲社,吸引了当时许多著名文士 。法愿文:指佛教祈愿文 。

③ 锡:即锡杖,为僧人所持的禅杖。阿耨(nou)池:即阿耨达池,梵语 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宋陈善《扪虱新话》载,“佛书说……雪山在中天竺国,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阿耨达池,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有青黄赤白之异色,今黄河盖其一派也”。钵:僧人的食具,是梵语钵多罗(patra)的简称。头陀:梵文 dhu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用以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④ 远公:指慧远,这里比喻慧光上人。东林:即庐山东林寺,慧远曾居此处。攒(cuan)眉:皱起眉头,不愉快或者痛苦的神态 。

【赏析】

白古以来,古寺与高僧总是紧密相连,而高僧又吸引着文士。庐山东林寺如此,南京栖霞古寺也不例外。明代栖霞寺中不乏高僧,慧光上人即是其中一位。此诗即是记叙欧大任入栖霞山寺访慧光上人之事,约作于万历九年( 1581)之后 。

诗开篇即将慧光比作东晋名僧慧远,当时慧远与刘遗民等在庐山同结白莲社,盛况空前,想必慧光上人也有类似的举动,故而诗人遗憾地说:直到今日我才来山中寻访。颔联写景,嵌用佛典,既切合寺庙,又关涉环境 。“锡分”二句是恭维慧光上人修为精深,造语奇特,“阿耨池中水”、“头陀石上云”,对仗工巧 。颔联所写为无声之静景,颈联则专由山寺之声写开:寺院唱经,梵音钟声,无不叩击心灵。颔联是用典,颈联则是白描 。尾联归结到主题上来,呼应首联,更明确地以慧远比慧光 。相比慧远和慧光,诗人是烦恼俗事缠身的攒眉客,然而如今前来相访,在深山、古寺和高僧的熏陶之下,俗人也会不自觉地变得卓尔不群了 。这首诗不仅凸显了慧光上人高深的佛法造诣,充满了对慧光上人的赞叹之情,也烘托出栖霞寺在佛教界不同一般的地位。

附注:《诗栖名山》一书是由程章灿教授主编,选录了自南朝至民国95位诗人的126首题咏栖霞山的诗书。

摘录:《诗栖名山》

黄花梨手串怎么盘玩

荷兰猪能长多大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