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青山出好茶,并非天然,在于精工细作也。
唐朝的制茶技术尚在起步,陆羽是标准化的提出者。
采茶有标准——晴采,优采;
制茶有标准——7道工序;
品鉴有标准——8个等级。
第三篇 制茶
采茶,要在二、三、四月间。
优质的笋芽茶,生长于烂石沃土,长四五寸,如蔷薇、蕨菜发芽,在清晨还带着露水的时候采摘。
普通的茶树,在草木丛中生长出来,长出了有三、四、五支的,采摘那些长得挺拔的。
天气下雨时不采,晴天有云也不要采,完全晴朗的天气才采。(用前文所述工具)依次蒸、捣、拍、焙、穿、封、干,然后就做好了。
茶饼有千万种形状,简单讲,有皱皱的像胡人靴子的,有起起伏伏像犎牛背的,有辗转像浮云出山的,有波纹状像风拂过水面的,有像制陶人漂洗陶土沉淀后水中泥土的表面,有的像新平整的土层经暴雨冲刷过后的样子。这些都是好茶饼。
有的像笋壳,因为混有坚实的枝干,难于蒸熟捣碎,做出来的茶像罗筛不平整;有的像打霜的荷叶,茎叶凋零枯萎,形状也变了,僵硬干枯,了无生气,都是放了太久变质的茶。
从采摘到封藏有七道工序,从胡靴到霜荷有八个等级。
认为有光泽、色黑、平整、周正的茶饼是好茶,这是不懂鉴别。
说有皱纹、黄亮、表面凹凸的茶饼是好茶,是只懂部分鉴别方法。
如果能说出所有特点的好坏之处,才算真正懂茶。为什么呢?出膏的茶光亮,有膏的茶皮皱;隔夜压制的色黑,当天制成的黄亮;蒸压的茶饼平正,没压实的则凹凸;这是因为茶与草木叶有一样的道理。茶的好坏高低,是有口诀的。
原文:
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