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晚育的父母,担忧的事情有许多。
因为身体状况,迟迟抱子不得,灰心丧气。喜得子女后,又感叹为时晚,恐怕要在子女年纪轻轻时离开,更不可能奢望抱上孙辈。
然而这种事情,发生在了大唐名诗人白居易的身上。
老白37岁才结婚成家,生的第一个女儿不幸夭折,42岁,终于再得一女。
幸得老天垂怜,老白在女儿20岁时抱上了外孙女,此时的他,叹息不再,只有祥和、平静和感恩。
世上的东西,因为稀少而珍贵,我们的感情,因时间的洗礼而更慈悲。
白茶中,产量最少的白毫银针是最珍贵的,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洗礼,它终于春风抽新萌。
每年3月底到春分前后,是白毫银针的采摘时间,一个多月之后,各位茶友就能在市场上见到各路白毫银针的身影。
想在这一批拔得头筹的银针中,选购到名副其实的白毫银针,茶中“仙子”,你应该按下文来选。
《2》
好的白毫银针是什么样的?
白毫银针的采摘是个技术活,要在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里,采摘到刚刚冒出芽头的白毫银针。
由于春分后气温较高,茶树的抽芽速度变得特别迅猛,稍不留神,芽头要是长高了,叶片也会跟着抽出,就错过白毫银针了。
虽然茶农们采摘白毫银针有“十不采”原则,但到了我们挑选时也大意不得。
白毫银针的长度,1-3厘米不等,好的银针,整体颜色统一是银白+灰绿,白毫银白,芽底灰绿。不能有红芽、黄芽、黑芽。
仔细观察白毫银针,好的白毫银针,芽头要嫩,浑身披满白毫,白毫浓密。
喝一口好银针的茶汤,它的香气清鲜,其中以毫香最显,是一种类似于野芦苇的香气,在盖香的尾调中,还有淡淡的花香出现。滋味醇爽甘甜,口感鲜爽。
观察汤色,明亮通透,呈浅杏黄色,此外,它们的叶底肥壮,晶莹剔透,极有光泽。
工艺到位的白毫银针,是足够干燥的,干茶的香气纯正,不会夹杂着酸味、烟味等异味。
将白毫银针轻轻戳在指尖上,硬挺的芽头会带来一阵刺痛,再用手指轻轻抚摸芽头,能感到毛茸茸的白毫在手中,十分柔软、顺滑。
《3》
高山白毫银针和平地白毫银针,我们该如何分辨?
在福鼎白茶产区,平地白茶主要出自点头和白琳等地,他们采摘银针的方法与太姥高山茶区不同。
平地产区的茶农,主要使用“采针法”,而太姥山的茶农,采用的是“拔针法”。
采针法,就是先把银针和银针外面的叶片一起采下来,带回家之后,再剥去外面的叶片,只留一个直溜溜的银针。
拔针法,就是在采摘的时候只采芽头,不采边上的叶片。因此,高山区的茶青采下来就是银针,不用再花费精力把针剥出来。
太姥高山区做出来的白毫银针,就会带着一两片小叶壳。经过挑捡之后,会剩下一旗一枪,即一个芽头和一个叶壳,是福鼎白毫银针的标准扮相。
香气和口感上,平地银针由于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它的内质不如高山丰富,一般没有花香,毫香清淡,汤水较单薄。
而高山银针在优良的环境中生长,毫香浓郁,花香清雅。口感上,刚做好的高山银针高爽清冽,过了半年,汤水就会变得稠滑,口感饱满。
《4》
如何区别白茶的“近亲”们?
有一种茶叶,和白毫银针同样是芽头,名为云南月光白。
它的出现,很容易让本想选购白毫银针的茶友迷惑了。但其实,这云南月光白并非白茶。
月光白,产于云南,亦称云南白茶。它的茶树品种,首先就不是白茶的茶树。
大白茶、水仙茶、群体种按照白茶的工艺制成的茶可称为白茶,而月光白以云南大叶种茶的芽叶为原料,尽管工艺与白茶相像,但也不能称作白茶。
月光白,目前还是一种特殊的茶,还没有国家标准去定义它,不过根据产地和品种,大多商家把其标注为生普。
在外观上将它们区分,其实稍微细心一点,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月光白的芽头,白毫较稀,身形整体呈长长的弯弓状,上片白,下片黑,像一个弯弯的月牙,也难怪叫“月光白”。
而白毫银针的芽头粗壮挺直,通体是银白灰绿,除了芽头,一般还要配一片旗叶,比月光白更显娇嫩可爱。
月光白的滋味,以蜜香为主,是一种接近乌龙茶或者红茶的味道。
白毫银针的滋味,则以毫香、鲜笋香为主,兼具花香、草药香,风味鲜爽甘甜,口感柔润,自称一派清新朝气。
总体来说,白毫银针和月光白,就是小姐和丫头的距离。
《5》
白毫银针的采摘要争分夺秒,晚一天,有可能就长成特级白牡丹了。
我们在挑选时,正因为它的稀少和珍贵,更应该慎重。
物以稀为贵,急功近利的商家总想在里面赚一笔,也加大了我们识别好银针的难度。
品质不好的银针,香气短促,寡淡如水,不如直接喝纯净水来得痛快,切不要贪图便宜的价格而上当。
品质好的银针,毫香、鲜笋香、花香、草药香层层释放,好不热闹,此喝茶的体验注定是惊喜而充实的。
选购白毫银针,请多些耐心细细鉴别,好的白毫银针,一切的用心都是值得的。
春光明媚,春茶萌生。引用一首古诗,作今天文章的结尾吧:
为爱梅花如粉面。天与功夫,不似人间见。
几度拈来亲比看。功夫却是花枝浅。
觅得归来临几砚。尽日相看,默默情无限。
更不嗅时须百遍。分明销得人肠断。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