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揭秘老祖宗留下的钓鱼口诀,参透精髓成为高手的秘诀!

07-16

揭秘老祖宗留下的钓鱼口诀,参透精髓成为高手的秘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几天,翻开父亲的笔记本,看着看着,发现有一片密密麻麻的钓鱼口诀,心想老头子有好东西藏着掖着呢!我用手机拍下来,回到房间慢慢看了,父亲在旁边还做了不少解读,挺认真的。

我罗列出来了几条,我相信大家,有听过的,也有没听过的。

1.一日三迁,早晚溜边。

我知道,这点大家都熟知,早晨和晚上,是鱼群活动频繁的时候,很多钓友会在此时钓鱼。中午则在河湖中心较深的区域。这句口诀是在告诉我们,鱼群在早上和晚上靠近岸边、浅水区,中午则要钓远一些、去钓水较深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

2.人穿袄,鱼穿草,冬日草窝钓鱼好。

意思就是冬季水温下降,鱼为了保持体温去寻找食物,会选择气温变化较小且更容易觅食的草洞,我们就要在草堆附近垂钓。

3.三月三,鲤鱼上河滩。

这个也不陌生了,在农历3月3号左右,鲤鱼会从深水区游向浅水区,因为到了鲤鱼产卵,繁衍后代的时候了,这时候因为水流,浅水区会滞留食物,鲤鱼会前来活动,也正是钓鲤鱼的好时机。

图片来自网络

4.一眼难看两行书,一竿难钓两条鱼。

这主要在提醒钓鱼人,要耐心,去提高自己的钓技和专注度。

5.一只蟹吓跑满窝鱼。

所以说钓到螃蟹,就换窝,螃蟹不仅会吓跑鱼,而且它还会吃鱼,继续垂钓,你什么螃蟹,什么都钓不到。

图片来自网络

6.一番江水一番鱼,一方鱼吃一方饵。

这句话很好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鱼也一样,有很多人认为“玉米”是万能饵料,然后,到别的地区又不管用,就会去质疑玉米,只是不同地方鱼群的口味不同罢了,而且鱼类的口味是很难固定的,所以在外出钓鱼时,可以向当地钓友了解用饵情况,以便更好地钓到鱼。

7.下雪不下雨,雾后再钓鱼。

意思是下雪时气压相对稳定同样在雾后水中溶氧量增加,鱼的活跃度提高,相对更容易咬钩。

8.下雪前夕好钓鱼,雪后刮风回家去。

下雪前,天气通常比较稳定,鱼群就会频繁活动,比较容易上钩。然而在大雪之后刮风时,气压,水温什么的就会随之发生变化,鱼群就会应激警惕,不太容易上钩。

图片来自网络

9.大麦黄,钓鱼忙。

这句话也是比较浅显易懂的,经常手制饵料的都知道,鱼群是比较喜欢麦粒的。而大麦成熟的时节,一般是芒种前后,正值夏季钓鱼的最佳季节。此时鱼儿交配、产卵后需要大量补充营养,会四处游动找食,所以这时候,就会有很多老钓友制作麦粒饵料去钓鱼,这时候,鱼儿也会容易咬钩。

图片来自网络

10.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晕好钓鱼,月晕一场空。

这个就涉及到天气了,总之我不会夜观天象。意为日晕出现可能预示着三更时分会下雨,而这种天气下鱼儿较活跃,比较容易上钩,月晕则可能表示午时会起风,此时气压较低,水中氧气缺乏,鱼儿无心觅食,从而鱼获不佳。

11.无风不钓鱼。

有风时,水中的溶氧量会提高,鱼会更加活跃,咬钩的可能性也更大。但是风不能太大,太大也不好钓,而且在大风天气,还是不出门的好。

图片来自网络

12.风和日丽钓全天,烈日炎炎钓早晚,夏末秋初钓阴雨,雷雨过后钓新鲜。

这句话可以概括我们钓鱼人一天的活动了,尤其是夏天,风和日丽时全天都可能有较好的鱼情烈日炎炎的夏季,早晚较为凉爽,鱼儿更可能靠近岸边觅食夏末秋初,阴雨天气鱼儿活动频繁。雷雨过后,水中氧气充足,环境新鲜,鱼儿也很容易上钩,但是千万不要在雷雨天气出来,注意安全,万一旁边有什么高压线呢?这都是不好说的,注意安全!

图片来自网络

13.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日落后,气温下降,微风使水面产生涟漪波纹,水中的溶氧量变高,鱼儿活跃度提高,容易觅食并咬钩。但是在雷雨前乌云密布、空气湿度大、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变少,鱼儿感到不适,会减少活动频率,无意觅食,因此不容易咬钩。此外,雷雨天气钓鱼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图片来自网络

14.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大王八。

这句话就是老人们的经验之谈了,不同的时间段可能钓到的主要物种有所不同。早上钓鱼可能更容易有收获,晚上可能更容易钓到虾,而中午钓到鳖的机会相对较大,不过,我认为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还是认为钓鱼还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没有这么规律的事情,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钓技吧!

图片来自网络

15.过了谷雨,百鱼近岸。

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就是在谷雨之后,鱼群会大量靠岸,因为谷雨时节正值春海水暖,许多鱼会游到浅海地带,同样也是下海捕鱼的好时机,不过还是要注意安全,留意当地的法律法规。

好了,分享就到这里,你认为老人们留下来的口诀有用吗?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在评论区互相探讨哦!

注:本文原创,禁止抄袭搬运,洗稿必究。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实侵权请联系删除。

龙头银元图片及价格

汉代铜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