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一片区域地理环境的风向标。中国的各大产茶区中,江南丘陵起伏、山明水秀,西南则多高山云雾、地形多样,华南气候温润、雨量丰沛。即便是西北,产茶之地如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往往也都有山有水,时常被人冠以“小江南”之名。
中国的茶区分布极为广阔,南自北纬18°附近的海南五指山,北至北纬38°附近的山东青岛,所占纬度达20°;西从东经94°附近的西藏林芝,东迄东经122°的台湾宜兰,横跨经度约28°。南北东西中,纵横万千里,种茶遍及浙江、湖南、四川、福建、安徽、云南、广东等19个省1100余个县、市。
中国茶历史悠久,历代各产茶地区都生产了许多优质茶,万紫千红,竞相争艳,广受好评。关于中国名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说法。
一、历代名茶大盘点
1.唐代的名茶:顾渚紫笋、阳羡茶、寿州黄芽、蒙顶石花、靳门团黄、衡山茶、鸠坑茶、六安茶、径山茶、蜡面茶等,还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入诗中的仙人掌茶。
2.宋代的名茶:建茶、顾渚紫笋、阳羡茶、日铸茶、谢源茶、双井茶、雅安露芽、蒙顶茶、青凤髓、普洱、天台茶、虎丘茶、信阳茶、武夷茶等。
3.明代的名茶:蒙顶石花、玉叶长春、顾渚紫笋、碧涧、明月、火井、思安、西湖龙井、罗岕茶、武夷岩茶、普洱、黄山云雾、新安松萝等。
4、中国现代名茶: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大体可分为三类: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恢复历史名茶,如休宁松萝、涌溪火青、蒙顶甘露;新创名茶,如南京雨花茶、都匀毛尖、金骏眉。我国十分重视名茶的开发研究,也大力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名茶评比活动。
1956年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泉岗辉白、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四川蒙顶、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武夷岩茶。1999年《解放日报》刊登中国十大名茶: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安徽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庐山云雾茶。2017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茶叶区域十大公用品牌: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黑茶、蒙顶山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都匀毛尖。
二、最新版“中国十大名茶”
近日,由《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网主办的“2022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动”在北京线上举行,活动以“深化品牌强农 建设农业强国”为主题,权威发布“2022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等报告。在本次百强榜单中,茶叶类占了21席。其中普洱茶影响力指数高达929.02,是百强榜前十名当中唯一的茶叶品牌,位列全国第四。
上榜的茶叶品牌从765个入围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名单中脱颖而出,分别是普洱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坦洋工夫、武夷红茶、正山小种、武夷岩茶、福鼎白茶、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安溪铁观音、六堡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贵州绿茶、千岛湖茶、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都匀毛尖。
其中前十名排名如下:普洱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安吉白茶、都匀毛尖、大佛龙井、径山茶。
1、云南普洱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区域性差异明显,垂直变化显著,降水量北多南少,分布不均。在这种气候环境中,各山头的茶叶品质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因而有“一山一味”的说法。普洱茶的名山繁多,茶友比较熟悉的有老班章、冰岛、那卡、大雪山、布朗山、无量山、景迈山等。它们都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地产出95%以上的普洱茶。
云南出好茶之迷就是适宜的海拔和较低纬度的有机结合,具体就是指较高海拔条件(1200米~1800米之间)和低纬度(22°左右)这个区域之内的茶山出的茶叶。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后,这样会得到的良好结果是:日温差很大,海拔越高,晚上越冷,白天很热,茶叶品质就越好。
以这个条件衡量,就会发现: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尤其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茶山都达到了最佳的高海拔和低纬度条件的结合,是云南最适宜茶树生长,最出好茶的地区,其次才是保山、大理、德宏等云南其它地州市的茶区。
普洱茶,产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过去周围各地所产的茶叶运至普洱府(府制在今普洱市),故得名。普洱茶是运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采摘其鲜叶,经杀青、揉捻后晒干的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加工制成。
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新茶花果香气浓郁。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有“美容茶”、“益寿茶”、“窈窕茶”之美称。
以普洱茶为原料,蒸压加工成的紧压茶有:普洱沱茶、七子饼圆茶、普洱茶砖等。
普洱茶按制作工艺分类
云南普洱茶工艺包括了自然发酵工艺和人工渥堆后发酵工艺两种;自然发酵制成生茶,人工渥堆后发酵制成熟茶。
1、普洱生茶制作工艺
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称重→压制→晾干→包装
2、普洱熟茶制作工艺
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渥堆→称重→压制→晾干→包装
普洱熟茶与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是一样的,但是熟茶在晒青与称重环节之间增加了渥堆发酵。就是在晒青毛茶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一般经过渥堆、拼配、成型、干燥、仓储等工艺。
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普洱茶的内含物转化,得到醇厚温润的口感,从口粮茶的角度来看,普洱熟茶当下的温和更具有普世价值…
普洱生熟茶品饮特色
1、普洱生茶
①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
②口感:新的生茶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苦、涩等呈味物质在口腔、身体引起的回甘、喉韵、茶气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让广大生茶爱好者欲罢不能;经历时间的生茶就像收敛锋芒的宝剑,绵柔之中暗藏千斤之力,岁月的力量轻柔却令人震撼,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真的无法言传…
③汤色:以黄绿、青绿色为主。
④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揉韧有弹性。
2、普洱熟茶
①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
②口感:熟茶的醇和在于汤的滑、厚、醇、甜、柔。好喝的熟茶就像妈妈在炭炉上慢火煲出浓腻的汤,喝起来没有水的硬度,而是连绵柔软的汤质,厚度就体现在这里,绵滑的汤滑进身体,暖暖的,甜甜的,生活的美好感,不就是如此吗?
③汤色: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黑色为主。
④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普洱茶泡茶程序:
①选壶。在冲泡普洱茶时,建议选用紫砂壶。紫砂茶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隔热性,有利于普洱茶叶舒展。在选择茶壶时,要注意茶壶的高度、壁厚和体积。同时,请记住“一壶不做伺二主”避免交替使用,如果你交叉浸泡,它会影响普洱茶本身的香气和味道。
②醒茶。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普洱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道很重要的环节。通俗地说,醒茶就是使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而苏醒过来,使叶片自然地呼吸,唤醒茶质,凝聚茶香。冲泡之前,可以先用热水充分温热茶具,然后投入茶叶注入热水,数秒左右立即倒出润茶水。一般情况下,普洱生茶润茶一次,普洱熟茶润茶两次。
③投茶量。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④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所以水温的高低要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⑤冲泡时间。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
⑥品饮技巧。普洱茶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在茶中添加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2、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为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武夷岩茶按茶树品种分为名枞、传统品种二类,按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类。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而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顶级代表,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
武夷山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乃岩茶之,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大红袍茶香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6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武夷岩茶泡茶程序:
1、选择泡茶器具。武夷岩茶一般适合茶壶或盖碗,有很多老茶客经常使用紫砂壶或三才杯来冲泡各种岩茶。
2、温杯洁具。冲泡之前,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
3、取茶。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茶具,放5-8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
4、泡水温度。品质高端的武夷岩茶耐高温,95度以上的热水才可以激发岩茶的韵味。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泡茶的水不能煮得太老,水中的活性气体是有益于泡茶的,能增加茶汤的“活性”与茶香的溶解度。最好是一沸,最多二沸,三沸的水就太老了。
5、浸泡时间。对于武夷岩茶,1-3泡的冲泡时间是10到30秒,特别是第一泡,出水一定要快。否则,第一泡出水时间长的话,后面的每一泡的口感都会大受影响的。在第3泡过后,从第4泡开始,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到3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
6、品茶。好茶当然也要懂得欣赏,只有仔细品尝,你才会感受到岩茶的活甘清香。在品茶时,可以先闻香,再尝试滋味。对于前者,可以闻干茶香气,也可以细闻茶汤香气即盖香、水香等。
3、西湖龙井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说明龙井自唐朝就开始产茶。而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
“西湖龙井”堪称绿茶之首。人们多以为“龙井”仅是茶名,殊不知,“龙井者,泉名,寺名,茶名是也。”传说龙井泉的涓涓泉水汇聚于井中,古人认为其中有龙,遂称之为龙井。后依此泉而建了寺院,取名龙井寺。
时至北宋后期,寺中来了一位名叫辨才的和尚,既会讲经说法,又会治病救人,因此龙井寺的香火日渐鼎盛,僧侣多达千人。辨才和尚率领僧众在狮峰山麓开辟了茶园,狮峰龙井茶便是从那时开始出名的。为了缅怀这位辨才和尚对龙井茶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龙井寺仍旧开辟了专门的茶室,供来往茶客品茗之用。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西湖龙井茶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绿润、匀整,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高级龙井茶向来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美誉。
西湖龙井冲泡程序:
温壶:第一步用沸水温杯。投茶:用茶匙从茶罐里取适量茶叶,一般5-7g,放入壶中,上投、中投、下投皆可。泡茶:待水凉至85℃,悬壶高冲,以覆盖茶叶为佳。摇香30秒左右,手捧壶轻轻摇动,让茶叶湿润均匀。再注入开水九分满(凤凰三点头式),35秒后,即可饮用。
品饮:水喝到一半时,就可以续水了,冲泡的时间要随冲泡次数而增加。
水温方面,应用约75℃-85℃的水。千万不能用沸水冲泡,因为龙井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所以茶叶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热的水去冲泡,就会把茶叶滚坏,而且还会泡出苦味来,影响口感。
4、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绿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因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而得名。
位于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的核心产区的白茶产量极少,核心产区因为位于高寒山区地带,根本没有所谓的明前茶,据当地茶农讲,核心产区的安吉白茶一般都是在清明节后15-20天才开采茶叶,而且其产品根本不达市场流通。
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茶多酚占比10.7%,因此成品干茶冲泡后,口感鲜爽回甘,其“鲜”远胜其它茶品。
安吉白茶外形条索紧细显芽,芽壮实匀整,鲜活泛金边,形似凤羽,叶脉两侧的叶色嫩绿如玉霜,光亮油润,其余部分呈黄绿色,与叶脉处有明显差异。其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叶白脉翠,芽长于叶,成朵、匀整。
‘安吉白茶’是由1980年8月,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800米的桂家厂发现的一丛树龄逾百年的珍稀茶树,经无性繁育而得到的茶树品种。1998年‘安吉白茶’通过省级茶树品种认定,正式命名(改名)为‘安吉白茶’(白叶1号)。
安吉白茶的白茶祖是仅剩一棵的古茶树,据说已有千年树龄。到达安吉后,前往天荒坪镇的大溪村,然后再穿过村中一座小桥,驱车十分钟左右至九龙峡景区,停车后须再步行30分钟左右的山路,才能到安吉“白茶祖”面前。
安吉白茶,绿茶之奇葩。以鲜如鸡汤,香若幽兰之味而著名。如果说,珍稀良种“白叶一号”是所有安吉白的“基础”关键,那么真正让顶级安吉白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一是必须产自安吉白茶高海拔核心产区;二是必须在白化期间采摘制成;三是必须经验老到的制茶人用最好的工艺来完成。
安吉白茶外形条索紧细显芽,芽壮实匀整,鲜活泛金边,形似凤羽,叶脉两侧的叶色嫩绿如玉霜,光亮油润,其余部分呈黄绿色,与叶脉处有明显差异。其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叶白脉翠,芽长于叶,成朵、匀整。
品鉴重点:
鸡汤味:安吉白茶的鲜最为直接,且品饮之后并不腻口,正如同鸡汤一般。其氨基酸含量达5%—10%,是普通绿茶的2—3倍,形成了鲜爽甘甜的滋味。
甜花香:因高山安吉白花香显著,被誉为“香若幽兰”。
鲜甜,超乎想象。看似清如水的茶汤,却包含了巨大的能量。入口瞬间便被惊艳,鲜醇适口,甜度很高。甜味刚散去,回甘便起,更胜过之前茶汤的鲜甜,如含了一勺糖浆在口中。回甘强劲持久,至喉底,饮后唇边有明显清凉感。
可以说,没有鸡汤味,没有甜花香的安吉白,不算是好的安吉白。
5、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创制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时这里名为太平县,故所产的茶称为“太平茶”当时,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在高山茶园内专门选摘壮挺的一芽二叶,精心制作成茶。由此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所产的茶叶品质为尖茶之魁,而茶叶制作技艺首创者又名“魁成”,因而以“太平猴魁”命名。
安徽和福建一样,是一个产茶的大省,所出产的名茶也非常多,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祁门红茶等等。事实上一种名茶产在安徽,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难以傲视群雄的感觉。
太平猴魁为我国“尖茶之冠”,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太平猴魁在绿茶中辨识度非常高。此茶制作工艺采用人工捏尖,成品茶叶长5-7cm,是一般绿茶的三倍长。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太平猴魁在1912年经太平茶商刘敬之推荐,陈列于南京南洋劝业会和农商部,获得优质奖。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及“万人品茶”专用茶等荣誉,1955年,太平猴魁再次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太平猴魁获得“绿茶茶王”称号,并以50克陆万壹仟元的价格拍卖成功。 作为烘青绿茶的名品,太平猴魁在众多绿茶品类中特色鲜明。其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
外形上两叶抱芽,芽头包在两片叶子之间,讲究平扁挺直,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中间叶脉绿中隐红,人称“红丝线”。因为当地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而且茶树品种以色泽深绿、毫毛多的柿大茶为主,故成品太平猴魁叶色苍绿,白毫隐伏。
太平猴魁冲泡程序:
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用玻璃杯来冲泡太平猴魁是最佳选择,竖直的玻璃杯能够很好地约束茶叶不移位,方便观察和欣赏冲泡后的整个过程。
一般比较合适的用量是三到五克(15-20根左右)为宜,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水过之则淡,茶过之则苦。将茶叶统一整理成根部朝下的姿势放入杯中,利用自然的重力来让茶叶冲泡后,依然保持根部朝下的状态。
采用下投法,待水温降至90度左右时,即可注水,注水时壶嘴低就,只朝玻璃杯或盖碗边缘一个固定的点注水。第一次注水时切勿一次性加满,一半即可,以避免过多的水打乱茶叶的垂直状态,等让茶叶自行慢慢舒展开来后,才能第二次注水,注水离杯沿1厘米至2厘米处即可,少顷,即可品饮了。
6、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于贵州都匀市,由毛爷爷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
都匀地区山谷起伏
,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
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属于贵州名优绿茶。
“在中国的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极品,是奢侈品。”这是业内人士给都匀毛尖的定位和评价,也是对都匀毛尖品质的最高褒奖。
都匀毛尖具有“外形紧细卷曲、毫毛均匀满布、色泽绿润,茶汤嫩黄绿明亮,香气嫩栗香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味干甜,叶底嫩匀、黄绿明亮”的品质特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
泡茶工具:紫砂壶,电水壶,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冲泡方法:温壶:开水凉温到大约75-80℃,再用水沿着壶壁倒入,温壶。投茶:取3g茶叶放入壶中,上投、中投、下投皆可。泡茶:倒入适量温水,覆盖茶叶,轻摇茶壶,使茶叶完全吸水,散发香味,搁置三分钟左右,再加满水冲泡,观茶形、闻茶香、品茶汤。
7、祁门红茶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不仅是徽茶的佼佼者,也是中国红茶的骄傲,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1979年,邓小平视察黄山时曾这样赞叹道:“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祁红的核心产区在安徽黄山市祁门县、黟县。它创制于1875年前后,祁门人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京同盛祥茶庄引入北京,一举成名。其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祁门红茶有“群芳最”“红茶皇后”之美称
祁门茶的香气与槠叶种有密切关系。槠叶种,又名“祁门种”,为中叶中生种,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质柔软,抗冻抗旱能力强。最重要的是,祁门槠叶种富含一种香叶醇的成分,香叶醇有玫瑰般的香气,在槠叶种中,香叶醇的成分要比大叶种的滇红要高出十多倍。
祁门县茶园
祁红是以独特的香气享誉世界的优质红茶,它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甘醇。“牯牛降上幻迷雾,雾里祁红天下奇。”祁红是安徽红茶中的翘楚,以优异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蜚声国际市场。
祁红的香气独树一帜,似苹果香,又似蕴藏的兰花香,清香持久;滋味也独具一格,入口醇和,回味隽厚,味中有甜。
外形也与众不同,条索紧细,锋苗好;汤色别开生面,红艳明亮,开汤后放置稍久,会出现浑晕现象,这就是最好的茶汤,是其他红茶无法比拟的。
祁门红茶冲泡程序:
温壶:首先用开水温茶具,使茶具均匀受热,此为第一步。洗茶:接着取5g左右茶叶放入壶中,洗茶要快,让茶叶均匀受热,唤醒茶香。泡茶:倒掉洗茶的水,放入准备好的祁红,倒入八分满开水,盖上茶壶2-3分钟即可。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将茶汤分到小杯中,方便品茗。品茶:祁门红茶有天然果香,口感甘醇馥郁,闻茶香,品茶味。
8、福鼎白茶
福鼎境内的太姥山,曾是古代道教仙家的隐居修行之地,与茶更是深有渊源。明代《广舆记》中有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到了清朝,福鼎人开始采菜茶的壮芽制成银针,即为白毫银针之雏形。
其后,又有人将太姥山上的绿雪芽移植至福鼎点头镇,下山后的“绿雪芽”适应力极强,嫩芽遍披绒毛,毫色雪白晶莹,萌芽早,产量高,被称为“福鼎大白”,也就是今天福鼎白茶的始祖。如今,太姥山上还有一株上百年的福鼎大白母树,守护着一方水土。
少了绿茶的杀青和红茶的全发酵,白茶中的活性酶被保留下来,在阳光照耀下活跃起来,分解茶叶中的蛋白质,生成具有鲜味和甜味的氨基酸,也为福鼎白茶带来饱满甘醇的口感,深吸一口气,肺纳间都是阳光香味。
白茶又称福鼎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根据采摘芽叶的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白茶等,近年来,根据市场需要又推出紧压白茶等。
据茶叶史料记载和当地调查表明,在清嘉庆初年 ( 公元 1796 年) , 福鼎茶农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首创白毫银针,而后逐步开发了白牡丹、贡眉、寿眉,
1968 年福鼎国营白琳初制厂又为白茶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 新工艺白茶。
光绪十六年 ( 1890 年) 始就有银针等出口,主销港、澳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西德、荷兰、法国、瑞士、美国等国家, 被视为珍品。福建白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产地 ( 区域) ,独特的品种和独特的加工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萎凋,萎凋也分为日光萎凋、室内萎凋,简单来说就是日晒和阴干。这两大工艺传统有着明显地域性特征,比如以福鼎为代表的日晒传统为主,以建阳和政和为代表的阴干传统为主。
日晒或者阴干,都是工艺手法,原理相同。都讲究自然成品,不炒不揉,低温萎凋、干燥,保留茶叶里的活性酶,促使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果香或花香的清香、醇甜的口感。
9、径山茶
深藏于佛寺的茶,名声最大的就是径山茶了。径山茶及径山茶文化,可以追溯至盛唐。史载,天宝元年,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在五峰之巅亲手种植数株茶树,采摘来用以供佛,并祛除坐禅之昏寐。数年之后,茶树蔓延山谷,茶味芳香鲜爽。
南宋嘉定年间,径山寺被列为五山十刹之首,冠盖丛林,成为“天下东南第一释寺”。日本多名僧人,包括著名高僧圆尔辨圆和南浦绍明都慕名前来学习,径山禅寺更是成为日本临济宗的祖庭。南宋宝佑三年(1258年),日本僧人南浦绍明来到宋朝,访明师,学佛法。他礼拜虚堂智愚禅师为师,每日勤勉修行。
当时,虚堂智愚禅师住持杭州径山寺,南浦绍明就跟随师父住在径山寺,每年春天,南浦都要跟着师父一起下茶田,踩着温润潮湿的泥土,亲自采摘春茶,参与制茶。然后,择一个清净殊胜的吉日,虚堂智愚禅师带领全寺僧众,按照佛教仪轨洒净、礼佛、举行茶宴,用一碗茶汤,勉励僧众们精进求法,不可怠惰。智愚禅师还为茶宴制定了独特仪轨,传承至今,这就是今天依然著名的“径山茶宴”。
九年后的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南浦绍明学成归国,随他一起东归的,除了佛法,还有虚堂禅师所赠的亲笔偈文、七部茶典和一套点茶用具。日本《本朝高僧传》记载:“南浦绍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
回到日本之后,南浦绍明住持崇福寺整整三十三年,这三十三年中,他一边传授禅理,一边发扬从径山寺带回来的茶宴之礼。这套茶宴仪轨在日本几经演变,加之后来被茶圣千利休发扬光大,最终演化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体系。
恢复的径山茶宴,基本流程为:张茶榜、击茶鼓、佛前上香、点茶供佛、行茶、茶话开示、敲下堂钟等系列流程,较为完整地再现了宋代清规中的茶礼形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0、大佛龙井
浙江省新昌县,从古至今都是出产贡茶的宝地。龙井茶中的翘楚“大佛龙井”就产自新昌。
虽然“大佛龙井”这个商标,是2002年才注册的。可是,大佛龙井这种茶,早在千年之前,就存在了。新昌有间千年古寺,叫大佛禅寺。绿荫掩映下的黄色佛寺,里面真的藏着一尊大佛。大佛前,有一口古老的井。甘洌的井水冲泡一杯大佛龙井,那个味道让人入口难忘。
大佛龙井的故事,源自东晋时期的高僧支遁道林禅师。新昌古称剡县,自古以来,就是浙江佛教氛围最浓郁的地方。晋朝乱世时,许多名士跑到这里逃离纷争。支遁禅师,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佛教高僧,名声甚大,被尊为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的“即色宗”开山祖师。
支遁禅师生性自由而浪漫,常常出没于剡县、石城。他在山中种梅、养马、放鹤、吃茶。他的朋友圈里,都是当时的名士高朋。百年之后的唐朝,诗人皮日休在他的《茶中杂咏·茶瓯》中,也有写到这位高僧:“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支遁禅师晚年的时候,在石城山之畔建立栖光寺,后来的另一位晋朝高僧昙光也成为他的追随者。支遁禅师嗜茶如命,每日修行必以茶为伴,昙光因此也得以深谙茶味。
昙光修学有成后留在新昌,在新昌石城山上依山建起一座“隐岳寺”,就是今天大佛寺的前身。修行之余,他率领寺中僧众,在后山开荒种茶,一边讲经说法,一边施茶品茗。隐岳寺后山茶园生长出来的,就是今天的大佛龙井,而以茶礼佛,自那时起,就成为大佛寺的传统,沿袭至今。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