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我的多元兴趣:茶艺、垂钓、篮球与阅读

06-04

我的多元兴趣:茶艺、垂钓、篮球与阅读

我有几个爱好,喝茶、钓鱼、篮球、读书,这些都是持续有二十年以上的爱好,至于其他短期的爱好,应该算不得爱好吧。我觉得爱好,应该是一旦喜欢上,终生都不会改变的事情才算。所以,我想好好说一说我这些爱好,也顺带回忆一下自己这些年的变化。

喝茶

陆羽名著《茶经》中说道:“茶,南方之嘉木也”。而我老家信阳新县,正好也是产茶的地方,基本上信阳地区产的茶叶,大家都喜欢叫信阳毛尖。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毛尖对于农村人来说都太高端了,我们基本上家家户户菜园边上都有几棵茶树。每年春天,茶叶长出来之后,我们都会摘下来拿回家,母亲不知道在哪里学会的制茶的手艺。做好后一是平时自己喝,或者有人来家里泡给客人喝,喝不完的留着过年待客。

茶叶一年可以采摘好几茬,毕竟作为口粮茶,我们并不会去摘现在网上说的一叶一芽或者叫一枪一旗,我们采摘下来的茶叶要大很多,这样做出来的茶叶味道浓、香气重,很符合我们农村人的口感。每年春天我们在学校里面也都有一节劳动课就是采茶,下午不上课,全校的学生都去保安寨采茶去,那是我们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带好水,挽着箩筐,高高兴兴的走上几公里山路,保安寨会经过一个水库,每次我们去的时候都基本上快干涸了,水库下面全是龟裂的泥块。要爬山,春天的山是五颜六色的,路边时不时会出现壁虎,我们小时候似乎都不害怕这些。

所以我应该是生下来就开始喝茶,很多人都说晚上喝茶睡不着,我是喝完该睡还是睡,一点都不影响睡眠,我想这应该是几十年来,对茶叶已经形成免疫了吧。后来上班之后,终于 走出了大山,视野开阔了,茶叶自然也就见得多了,喝到的茶叶自然种类也就多起来了。比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开化龙顶等等,我还是喜欢喝绿茶,红茶总是喝不习惯。

每种茶叶产地不同、味道不同、形状不同,这么多年下来,我还是喜欢喝信阳毛尖,安吉白茶也是我常买的茶叶。我每天最少要冲泡三次茶叶,虽然很多时候我喝茶跟喝水并没有什么区别,基本都是为了止渴。但是这些茶叶入口之后的口感还是各不相同的,我喜欢信阳毛尖和安吉白茶的柔和,其中夹杂着一点点苦涩,而后是一点点甘甜。信阳毛尖的汤色有一些浑浊,安吉白茶很清澈,叶子在水中的样子很舒展。安徽的绿茶,泡出来总有一种黄黄的颜色,这种汤色总让我有一种陈茶的感觉。目前我见过泡出来形状最好看的茶叶是开化龙顶,刚开始茶叶全部都站立在水面,慢慢的一颗颗茶叶直溜溜的下沉到水底,依然是站立的形状,但是仅限于第一次,再加水就不复存在,东倒西歪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合肥一个项目上有位老同志喜欢喝茶,办公桌上茶具一应俱全,寝室还有一套,只不过他最喜欢喝的是铁观音。我总喜欢过去坐上一两个小时,两个人最少要喝两袋才算结束。刚开始我并不喜欢铁观音那种浓厚的青气,慢慢的喝久了竟然也觉得不错。只不过铁观音喝法比较讲究,不能放在玻璃杯里面长时间泡,所以离开项目之后我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喝过。

至于红茶,是我在市场部那年喝的最多的,无论是接待还是外出拜访,大家都喜欢喝茶,喝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红茶。红茶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等,但是我喝起来感觉都差不多,毕竟都是我喝不习惯的茶。对于红茶我曾经还因为浅薄无知闹过笑话,因为我一直以为红茶跟绿茶一样,都是茶树上采摘下来之后制作,然后就是红茶。后来别人告诉我红茶其实也是绿茶树上采摘下来之后制作,只不过需要经过发酵才能成为红茶。所以说很多事情都不能凭经验,还是要亲自钻研、亲自了解才行,不然就会成为井底之蛙,贻笑大方了。

曾经有段时间我特别痴迷于茶文化,于是买了好几本关于茶的名著,有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只是看了几页才发现自己终究还是才疏学浅,根本没有办法去真正弄懂这些,所以也就搁浅了。毕竟喝茶只是一个爱好,再往上就是茶道了,这个就不是我一时半会可以掌握的了。比如什么茶配什么器皿,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喝茶的各种流程等等,我等凡夫俗子做不了这么雅致的事情,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爱好就够了。


钓鱼

说起钓鱼,也和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看来很多爱好都是受小时候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根深蒂固,才能保持足够的持续性,从而变成坚不可摧的爱好。小时候我们村子前面有一口池塘,那时候爷爷还活着,他一个老头终日无所事事,于是整天都坐在河边垂钓。有时候一天也钓不到一条鱼,后来我才明白,这就跟那些老头老太太在门口一坐一天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消磨时间,回忆过去。爷爷的钓鱼装备很简陋,鱼竿是在竹园里砍下来的竹子,饵料就是在房前屋后挖出来的蚯蚓,鱼漂就是一根芦苇,鱼钩鱼线永远都是固定的型号。现在我明白了,其实钓到与否对爷爷来说,无所谓的。有一次我实在无聊,就跑去把他的装备拿到池塘边钓鱼,只是那时候小,又是第一次钓鱼,扬竿的时候挂到树上,好不容易弄下来,鱼线全部到缠绕到一起解不开了,赶紧给他送回去。我的第一次钓鱼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

后来接触到钓鱼,就是上学之后的暑假了。那时候暑假喜欢在姥姥家,他们那里没有山,但是水比较多,到处都是池塘,门前一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条河。那时候没事姥爷就喜欢带我们去钓鱼。似乎他们那一辈人对于钓鱼装备都没有我们现在讲究,姥爷的钓鱼装备跟爷爷的差不多,鱼钩甚至都是姥爷自己用绣花针磨出来的。但是我们那时候小,不懂这些,我们依然在河边钓的不亦乐乎。那时候我才见过许多之前都没见过的鱼类,比如鲇鱼、黑鱼、昂刺、刀鳅,二舅有一次甚至钓到一条甲鱼。

我想我沉迷于钓鱼的开端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埋下的种子,真正开始钓鱼也是上班之后。那时候在苏州,苏州是我见过河流最多的城市,我们工地围墙外面就是一条河,项目上为了节约成本,消防泵房就搭设在河边,抽河水当作工地里面的施工用水。我们设备管理员也是个爱钓鱼的老师傅,每天没事就在河边。那时候我刚毕业,不敢像他那样明目张胆的在河边一坐一天,只是会偶尔去看看,只有周末休息的时候才会跟着他一起垂钓。

那时候刚入门,连最基本的钓鱼知识都不懂,只能不断的问。可是每次都看到他满载而归,而我只能收获三三两两的小鱼,心里面总有诸多不甘。于是我就上网查各种钓鱼技巧,怎么配置饵料,怎么选择线组,什么天气、温度、气压、季节、钓点等等。后来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老师傅调走了,我也入职有一段时间了,于是在河边的时间越来越多,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慢慢融合,钓到的鱼也越来越多,只不过都没有超过一斤。现在很清楚的记得第一次钓到一条一斤多的野生鲫鱼,但是没有经验,也没有抄网,好不容易把鱼拉到岸边,实在没办法弄上来,于是只好用手拽着线往上提,谁知一下就断了,惋惜了好久。

后来钓鱼的次数越来越多,随着项目的变动,地点也在不断变化。有段时间我又沉迷上夜钓。夏天夜钓还好,至少天气不冷,主要就是蚊子多。冬天夜钓条件就恶劣许多,尤其是下半夜的时候,穿上两件羽绒服都抵御不了侵袭的寒气。有时候早上天没亮就去,有时候顶着烈日坐在河边。好像各种天气我都出去垂钓过,鱼获情况也各不相同。装备自然也得跟上,各种长度的鱼竿,不同鱼种的饵料,不同的线组和漂,夜钓灯、钓箱等等,一应俱全。难怪别人总是说钓鱼穷三年,这些装备的钱够买很多鱼了,每次我出去钓鱼,母亲也总是这样说我,但是钓鱼人的乐趣其实并不是吃鱼。

前段时间做完手术在家休养,腿开始可以缓慢走路的时候,我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还是在母亲的劝阻中义无反顾地跑到河边。由于没有开车回家,每次往还都是打车,来回一趟就要十几块钱,但是每次钓到的鱼远远不值这个钱,于是母亲越来越不耐烦了。一般下午去都不好钓,于是每天早上五点多我就起床出去,午饭的时候才回来。这样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直到我离开家里去上班才结束。

有很多时候其实我也在想,如果按照金钱的价值来衡量钓鱼的投入产出比,确实很不划算。尤其天气恶劣的时候,人也受罪。夏天的时候一会人就被晒得黢黑,冬天的时候在凌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刮风的时候竿子都甩不出去,下雨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夜钓的时候还要注意蚊虫等等。那么钓鱼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为什么会沉迷于钓鱼而无法自拔?后来我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我为什么喜欢钓鱼,也是有好几个原因的。

第一,就是刚开始钓鱼的时候,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而自己两手空空的不甘,于是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寻找原因,不断地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技术。直到自己慢慢可以每次都不空军的时候,这个原因就结束了。

第二,就是钓鱼的品种慢慢多起来,鱼的个头也在由小变大,中鱼后的手感也是不同的。那种鱼线吱吱作响,鱼竿弯曲的幅度越来越大,那种与大鱼博弈直到征服的快感与刺激,不钓鱼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有时候会因为收获一条巨物而激动不已,有时候又因为跑了一条到手的大鱼而悔恨,有时候甚至都没看见鱼就被切线的懊恼。尤其我喜欢野钓,时不时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心里忽上忽下的刺激真的很美妙。

第三,其实上面那两种原因都体现在收获的喜悦上,真正让我沉迷于钓鱼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两种情况。钓鱼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聚精会神的盯着水面,在鱼口不好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寻找原因。整个过程中我们眼里只有如何钓到鱼这件事,而不会去想其他的事情。无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还是现实中的艰难,在这一刻都被我们抛掷脑后。那一刻整个人是空灵的,我们身心都是极度放松的,就像是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中,我们心无旁骛,不需要思考任何事情,那种轻松才是最让人心驰神往的。

我想,钓鱼这个爱好我是戒不掉了,虽然上班之后有诸多限制,但是空闲的时候我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河边坐一会儿。我想,大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只能在空闲的时候去逃避很多不幸,去获得一瞬间的轻松,去获得某一刻真正的放下。


篮球

篮球这个爱好相对于喝茶、钓鱼,起步要晚了很多。我小时候生活在大山之中,外面的世界都被连绵起伏的群山阻隔,所以除了大自然,我接触到的世界很小很小。真正说起篮球,我应该还是高中才接触,那时候体育课、晚自习之前的时间,操场上人最多的就是篮球场。那时候我们不会,只会在别人不完的时候投投篮,刚开始同学们在议论NBA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后来跟着别的会打的同学一起凑个人数,慢慢的开始爱上这个运动。慢慢的也知道了NBA,那时候姚明在火箭队,于是我们最喜欢的球队就是火箭队。随着接触的新闻消息越来越多,加上那时候最受大家喜爱的《篮球先锋报》的传阅,下课的时候都会跑到学校食堂的电视上看一会儿。但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最喜欢的球星并不是姚明,而是特雷西-麦克格雷迪。我尽可能的搜集他的履历,也格外关注他的新闻。于是了解他从猛龙、魔术到火箭的各种经历,真是被他的球技和外表折服。

了解他在猛龙时候就是后卫盖帽的保持者,到魔术时候的爆发,最快进步球员、得分王、各种得分记录、以不同位置入选最佳阵容一阵、到他打球时的风格,单手持球、后撤步跳投、干拔、反手拉杆等等,觉得真是唯美到不可思议。于是在球场上也开始慢慢模仿,慢慢打磨自己的技术,提升自己的命中率。高三是喜欢篮球最高潮的时候,但是高三学业也是整个学生时期最繁重的时候,于是开始逃课去打球、中午午休的时候打球、下午最后一节课提前偷偷跑出去占球场等,甚至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写检讨,然后站在讲台上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大声念出等等。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篮球的喜爱,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这种喜爱也在与日俱增。后来上了大学,再也没有时间的限制,每天下午都泡在篮球场上,那个时候只有二十岁左右,完全感觉不到疲惫,一打就是一个下午。回到宿舍,球衣都可以拧出很多汗水,于是冲个凉水澡,那感觉真的是太爽了。我们宿舍的几个人也都或多或少的打球,还有另外一个宿舍打篮球的同学也比较多,于是我们约定每周打一场比赛,谁输了就给对方买一大瓶饮料,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甚至为了不留遗憾,我们两个宿舍在离校之前还专门打了一场比赛,也给我的大学画上值得回忆的一笔。

后来上班之后,时间就没有那么自由了,只能偶尔下班之后在附近公园的篮球场玩一会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在逐年下降,后来甚至到了一年也打不上一场球的地步。去市场部那一年,由于应酬猛然增多,身体更是不如以前,为了锻炼身体,才隔几天去篮球场打上一两个小时,强度并不大。可偏偏就是这种强度不大的运动,我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扭了一下膝盖,然后在剧烈的疼痛中倒地不起,在篮球场边坐了两个多小时才慢慢回家。

后来慢慢的康复,只是再也不敢做剧烈运动,膝盖那个地方时不时还是会隐隐作痛。在跑步一段时间之后疼痛加剧,夜晚难以入睡,我才跑到医院去做了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的结果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砸向我,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我知道这个伤病,很多职业运动员都因为这个伤病到最后黯然退役,那一刻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然后还特意跑到杭州去复查,可是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

由于各种原因手术时间在被延迟将近一年后,终于还是做了。到目前为止,还在康复中,膝盖上的伤口历历在目,甚至结痂还未完全消除,虽然可以缓慢行走,但是还是要戴上护具。医生告诉我,要最少休养一年以后才能再打球,但是大伤之后最难的并不是伤病的恢复,而是心理上的恐惧,我害怕到时候万一再出现反复,影响到日常生活了,就不好办了。

所以篮球这个爱好,以后大概就不会再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了,我粗略的算了一下,这个爱好大概持续了十五年之久,这一下子再也不打球了,心理上的落差还是很大的。我还是会看NBA,只是再也没有当时那种喜爱的疯狂了。这十五年来,我在篮球场上奔跑,挥洒汗水,甚至牙齿都因为打球裂下一小块,篮球给了我很多美好的时刻。在夏日的午后或者黄昏,我不停地奔跑,汗水湿透了衣裤,而我忘却了烦恼,只是一个纯粹的少年。那种美好随着手术戛然而止,只能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了。就像很多人是我们人生中地过客一般,篮球也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个过客。正因为曾经多美好,现在才更显得珍贵和迷恋,回忆才会更加让人怜惜。


读书

东坡先生说:“人生识字忧患始,粗记姓名可以休”,只是经过十几年地素质教育,我们无法做到粗记姓名就停止。还没上学前班地时候,母亲就会教我写“人”、“口”、“手”、“上”、“中”、“下”等简单的字,到后来上学,我的成绩也一直都挺好,语文成绩更是一直都在学校出类拔萃。于是我开始不满足书本,开始搜寻课外读物去获取知识。

小时候能够接触到的实在太少了,只是在课堂上知道很多名著的书名,却无缘接触到。甚至四大名著都是从父亲零星的小故事中得知,每次他给我讲的时候我都听的津津有味。虽然无法看到这些书,但是通过这些简单的渠道,还是在我心里埋下了渴望读书的种子。那时候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在我们村也是最早出现的,看着电视里面的武侠剧,看完之后总是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作业本的背面开始自己写,妹妹成为了我的第一个读者。只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那些文字没有保存下来。

真正开始读课外书,还是起源于初三那一年。那一年我转学到了光山,县城里的教育资源肯定好一些,当然身边的同学,家庭条件也好很多,于是我开始慢慢接触到他们家里的藏书。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还是很有道理的,由于想着要还给同学,我只能有时间的就不停地看。那一年应该是我接触到课外书籍最多的一年,也是我的知识储备增长最快的一年。小时候父亲给我讲的那些四大名著的故事,我终于在书中自己读到。也是那时候知道了词中之帝李后主,知道了简爱、鲁滨逊等等。

上高中的时候,喜欢上了青春疼痛文学,那时候开始接触到韩寒、郭敬明、饶雪漫,还有玄幻等题材。那时候每周需要提交一篇文摘,我都是自己写的交上去,老师也在评语中给予鼓励。课内课外接触到的书籍都在同时增长,那种豁然开朗的局面彻底打开,现在想想我还是幸福的。一边背诵着各种诗词,一边也在自己模仿着写,我觉得基础应该是那个时候建立的。

大学真是培养兴趣的天堂,因为度过了紧张的高中三年,突然一下子有了很多自由的时光。于是上午睡觉,下午打球,晚上看书,想想真是惬意。大学最快乐的就是有了图书馆,我可以长时间的泡在里面,也可以把书借出来到宿舍看,还可以在手机上看电子书,渠道一下子打开了,我接触面一下就广了很多。除了之前喜欢的文学,还在听了俞敏洪演讲之后开始涉猎各种领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看哲学、看人物传记、看杂文,了解到尼采、弗洛伊德等等。

再后来上班之后,时间有限制,也没有了图书馆,于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买下来,上班十年来,买了很多书,只可惜现在基本上都在家里睡大觉,但是买书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偶尔我还是会在某一段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一本书,但是每年看的书越来越少,现在想想袁枚那句话真的是太有道理了。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地软件越来越多,于是电子书开始成为读书地主要渠道,但是我想,只要还能一直读下去,至于从哪个渠道来的,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爱好能不能在心底里长久地保持下去。

结束语

絮絮叨叨地把我这几个爱好都说完了,爱好之所以能够成为爱好,终究还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我们在进行这些爱好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去,甚至能到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个时候除了自我,不受任何影响,那一刻我们才算上的真正的自我,好比吃奶的孩子,眼里心里都只有吃奶这一件事,其他的都不复存在。

这个时候身体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载体,灵魂这个时候也只贯注于爱好这件事上,我们整个人是空灵的,我们跟爱好融为一体,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没有了羁绊,没有了物质,彻底的放飞自我,所以那一刻我们是无比轻松的。那一刻我们超然物外,达到了身心的舒展。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好,每个人都能够有进行爱好的时间,毕竟人生苦短,开心最重要。

野钓鲫鱼鲤鱼用什么饵料最好

吉娃娃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