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普通喝茶人来说,大多数情况下说的“茶叶”都是默认指称绿茶。
像我们在家有客人来,爸爸说:“快去冲茶”,一般冲的都是家中常备的绿茶。如果有时需要换茶叶,通常就会说:“去冲那个红茶/单枞/铁观音/普洱来喝喝”。
你想想,你们日常是不是也是这样?没有特殊说明的,冲茶≈冲绿茶。
我认为,这可能是我国茶叶种植分布极广+炒制技艺普遍这两个原因导致的。
我国地大物博,产茶历史6000年,规模巨大的就有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
其他非规模产区的,包括西北的兰州、中原的陕西等地也有茶叶出产。
可以说,基本每一个省市都有当地特色的茶。
人们采摘下来的茶,通常习惯是拿回家用大铁锅炒干、炒透后封存起来慢慢喝。按照现代加工工艺来划分的话,其实就是炒青绿茶。这是一般人、大多数人默认的“茶叶”,或者说“土茶”、“特产茶”。
为什么这么笃定呢?因为除了绿茶之外,其他茶基本都需要发酵。(白茶是需要晾晒萎凋,很多地方天然气候不支持)。
发酵需要渥堆、揉捻啥的,步骤多、需要的工具多。但是日常农家做茶,把炒菜的大铁锅弄干净就可以上了。谁家没个炒菜锅?
而且,红茶是明朝后期才产生的,工艺上涉及揉捻、发酵、熏干等多种步骤,技术要求比较高,不是谁都能弄好的。所以其实回想一下,在近代制茶工业化之前,红茶的产量其实不高,多用于出口的,喝的百姓不多,也就不具备成为默认百姓“茶叶”的条件。
现在大热的普洱茶,则更加年轻,1873年才研发出来。核心关键步骤是渥堆发酵——以吨为单位进行渥堆发酵。然后再分销出去。早期多数用来边销或者往两广地区销售。地域性很强,也不具备成为百姓口中默认“茶叶”的条件。
乌龙茶和黄茶情况也基本差不多,都属于后来兴起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扎实。
所以嘛,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产茶,而且基本家家户户都有铁锅、懂炒菜(约等同懂炒粗茶了),炒青的绿茶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其实这么一说,往深处再想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面的“茶”,是不是也是指百姓通常会做、会喝的绿茶呢?
欢迎讨论。
我是不停试茶试茶选茶的犬牙妹,你有什么小众好茶可以介绍给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