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五铢钱背后的历史故事:“上林三官”传世之宝

10-20

五铢钱背后的历史故事:“上林三官”传世之宝

五铢钱是一种外圆内方的铜钱,中间部分穿孔的位置称为‘好’,钱身部分称为‘肉’,二内外边缘突起者称为‘郭’,币身用小篆铸出‘五铢’二字,分列两侧,“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依西汉时衡制,一铢约合今天的 0.7 克,五铢是3.5克,西汉五铢钱一般皆“重如其文”。而后世的铜钱也基本上沿袭了这种形制,只是币身上的文字不同。


“上林三官”成为汉武帝时期专门负责的铸币的国家机构,其机构设置于上林苑,由水衡都尉管辖,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汉书·百官表》)或“钟官、辨铜、技巧三令丞”(陈直《史记新解》)。“三官”各有分工,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这批五铢钱又被成为“上林三官五铢钱”,其质量很高,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为什么西汉的印钞机构是“上林三官”这么样的一个机构呢?原因还得从汉武帝的六次币制改革中说起,西汉武帝元鼎二年( 前115) ,因“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武帝元鼎四年( 前 113) ,“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前五次造钱的改革可以说都没有达到大boss汉武帝理想中的效果,而第六次币制改革,也就是上林三官五铢钱因其形制与重量标准趋于稳定,轻重适宜,后世改制以五铢钱为标准,因此,五铢钱保持了相对长时期的稳定继承与发展,开辟了币制的典范,对后世的货币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币制发展也由此进入新的阶段。

说白了就是大boss给公司的元老们下了一个任务说要搞金融改革,不仅是条件的给政策支持,还给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还给了技术上的支持。结果,这帮大佬中有些目光短浅的不仅没有搞好金融改革不说,还中饱私囊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只有作为皇帝的身边人“上林三官”把老板的事当成事儿办,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老板喜欢,同事交口称赞,市场认可度高,总之获得不错的口碑,最重要的是还为老板开源节流省了不少钱。


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的基本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但其铸造工艺更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另外,在币面形制上也进行了改革,钱面新增外郭、内郭,既增强了铜钱的美感,又可防止民间用铜钱磨取铜屑的现象。上林三官五铢钱“铢”字“金”头有三角形、带翼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

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9.7毫米,郭厚1.5-2毫米,宽1-1.4毫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记号有穿上横画和下半星两种。五铢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


图示的这枚西汉五铢钱文严谨规矩,小篆,“五铢”二字修长秀丽,“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五铢钱“铢”字“金”头为箭镞形,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钱径25毫米,重3.0克,厚1毫米,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钱型整齐。

蓝晶石的功效与作用寓意

男戴观音女戴佛是正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