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礼法制度和一切祭祀活动表现得十分庄重而肃穆。因此,商代的玉器制作首先是与国家社稷息息相关的祭祀活动紧密联系的。
为了祭祀活动的需要.商代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礼仪玉器制度,其使用的礼仪器有璧、琮、圭、戈、环、柄形器、牙璋、矛、钺、戚和刀等。其中以璧、琮、圭为大宗,其特点鲜明、碾琢细致,是夏、商、周时期中国礼仪玉制作与使用的新高潮。
玉壁:商代的玉璧直径不大,孔小,器薄而无纹饰,一些璧上有隐起的同心圆弦纹或凹下的阴线纹,玉质多为不透明的南阳玉。商代玉璧还有以下几种变化:
第一种,分割为三等份或二等份,每份为一个璜,相邻两璜相接处各有一小孔,可穿系接连。
第二种,玉璧的孔部向两面各凸起一周小墙,有人把这种玉璧俗称为乳环,其孔径一般都较大。
第三种,在玉璧的外缘向外旋出三个斜角,被称之为璇玑。从目前发现的商代玉器看,玉璧、玉环类器物虽多,带凸齿装饰的仅见于璇玑,因此,璇玑与一般的玉璧还存在很大的区别。
关于商代玉璧的用途,目前只能依据后世玉璧使用情况加以推测,它可能作为礼天的礼器,祭祀活动中的神器,交换、馈赠和收藏的珍宝,人身佩戴的玉饰。
玉琮:玉琮在商代数量并不多,同新石器时代相比,商代的玉琮有明显的衰退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第一,大型玉琮明显减少;第二,玉琮与玉璧的数量比例明显变小;第三,商代玉器中属于装饰或玩器的玉琮明显增加。
商代玉琮较典型的器物有如下几种:
一、方柱型,两端贯一通孔。端部四角进行切削,呈近似八方形的圆口,外表光素无纹饰。
二、筒式琮。琮的主体部位近似圆筒,外周琢有装饰。装饰集中于外表的中部,许多作品是器外周四等份。饰四组相同图案,装饰图案一般都很简单,有一些为高浮雕,典型作品为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的蝉纹琮。
三、镯式琮。器孔较大而高度很小,似镯,外表饰凸起的装饰。
玉圭:商代玉圭是在新石器时代玉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早期的玉圭,是在龙山文化玉丰的样式上增加了绳索类纹饰,到了商代中晚期,主的形状,纹饰又有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较多地表现在端部和纹饰等方面。
归纳起来,顶部变化有平顶、弧状凸起、弧状凹下、微降、尖锋及阔顶几类。有些还饰有双阴刻线条纹,这些条纹或为纵纹五道,或在有孔的一端饰横纹二道。
玉戈:玉戈形状似刀,一侧有刃,顶端有一尖锋,下端似刀柄的部位称之为内,玉戈的内部有孔,是用来穿绳系于其他器柄之上的。商代玉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宽援(刃部称为援),窄内。内部比援部窄许多。二、援与内等宽。三、援与内之间有装饰的凸齿。一些这类戈的内部有其他装饰纹样,一般来看,戈的中部有一条隐起的脊线,脊线两侧微凹,尖部刃与边部刃之间有一凸起的小隔线。从形状上看,援与内等宽的戈与周代的圭已很近似,因而商代的玉戈或者说部分玉戈是后代尖顶玉圭的祖型。
玉牙璋:从商代出土的一部分牙璋来看,商后期的牙璋内部较前期的要长,两侧的栏齿也较复杂。一般来说牙璋的内端呈微小的斜状,较窄;另一端略宽,呈向内凹的弧状刃。有的器物的刃端被加以改造,成为其他形状。许多牙璋上带有斜线纹装饰。线条直,线槽圆,成组排列。识别这类玉器时要注意牙璋的厚度、表面的坡度、阴线的制造及玉材的选用。
玉矛、玉钺与玉戚:商代出土的玉矛较少,一般呈柳叶形,其中铜柄玉矛是规格较高的一种。
玉钺,长条形,两侧饰有“凹”形凸齿,一端为刃,另一端有孔,可系绳接器柄,有的器物刃部较宽,呈凸起的弧状。
玉戚,平顶弧刃,两侧有齿,上端有一钻孔,长度约10厘米。
玉刀:商代玉刀较有特点,可分为边刃和端刃两种,而以端刃刀数量为多。刀的柄端雕成各种动物形象,如鸟、鱼、辟虎和夔龙等,这种小玉刀往往在柄端钻一小孔,便于佩带。
柄形器:柄形器是一种常见的玉器,主要流行于商、周二代柄形器为长方形片状或方柱状。一端略窄并带凸榫,另一端较宽,两侧有凹弧,似器柄,一些柄形器上有穿孔,用来穿系绳以备悬挂携带之用。薄片状的柄形器多为光素无纹的,而柱状柄形器却雕刻得非常精细,其上分节,节上饰有瓣状纹或兽面纹等其他纹饰。
我们已经专业专注古玩艺术品鉴定教学14年,想学习更多古玩鉴定知识,加入古玩收藏圈子,欢迎联系我们了解详情!
(部分图片及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