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古稀老人根雕艺术,化废为宝乐享晚年

01-14

古稀老人根雕艺术,化废为宝乐享晚年

泗泾镇下塘社区居民刘顺岐已年逾古稀,退休前是泗泾二小的一名美术教师。七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和根雕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坚持创作至今,刘顺岐的大部分作品在泗泾镇社区学校展出,还不时有人前来询问是否出售。“这是对我作品的一种肯定。”刘顺岐为此感到很满足。

藏魂于天然,纳灵于神工,根雕技艺对于刘顺岐来说,不止是专业的延伸、艺术的审美,更是一种怡情的方式。醉心于根雕的他还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根雕根雕真奇妙,巧夺天工自然造,只要觅得三分象,精雕细刻‘废’为‘宝’。根雕有助于健康,动手动力又动脑。冥思苦想巧安排,引得观众笑一笑。”这便是他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与根结缘

走进刘顺岐的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打扫得井井有条的农家院落,他正坐在屋檐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拿着刻刀认真雕刻手里的“棕熊”。“前几天把脚摔伤了,走路虽然不方便,手里还是闲不住。”刘顺岐的老伴打趣他,记者听闻这才发现,刘顺岐的左脚缠着一层白纱布。

问起为何与根雕结缘,刘顺岐说,偶然中也透露着必然。从事美术教学的时候,自己就喜欢动手做一些工艺品,泥塑作品还获得过市级比赛二等奖。退休后手里闲不住,总想找些事情做,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些根雕制品,觉得很有意思,也想是不是也能尝试一下。“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刘顺岐感慨自己热衷于做根雕这件事。有时候看到好的根材,能重达百斤,经常是在老伴的帮助下,两人用平板拖车把根材拉回了家。“根材越大,越有发挥的空间,之前淘到过两个树根,截面约有一平方米,被我做成了《智取生辰纲》和《动物园》两件根雕作品。

《动物园》这幅作品,造型庞大,内容丰富。作品整体以根做场,将交错的根系删繁就简,保留的树根则被雕刻成了老虎、豹、梅花鹿等小动物。为了让作品更饱满,刘顺岐还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另行用根材雕刻作品,嫁接在了“动物园”主体上。

刘顺岐认为,根材其实不难找,关键是要做有心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宝”的眼睛。挑选到好的根材,还要懂得“借题发挥”,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

雕根琢心

始于偶然,却不止于兴趣。身为美术老师的刘顺岐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故而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出好的作品,他不仅精心选材,操刀练习,还认真研读与根雕相关的书籍。

“创作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一些变化。起初是看根是根,像什么就雕什么,力求原貌。现在更懂得取舍,有的放矢。”刘顺岐告诉记者,“原始造型只要有三分像,其他便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老者》这幅根雕作品,其实只要把头和胡须雕刻出来,就足矣。”

说起做根雕,刘顺岐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找到根材是前提,选材要把握形、质、古、奇。正式制作前要做到心中有形,才能将根分割,既不浪费,也更有巧思”。

做根雕,不止“雕”有学问,前后也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运回来之后首先要用工具清理掉泥土,对杂乱的根须进行整理之后,放到沟渠里浸泡,大的树根要浸泡一年左右,小的也要泡上两三个月。“新鲜的树根还在生长,浸泡可以预防干空开裂,用行内话说就是‘放到水里杀一杀’。”刘顺岐说,自己做根雕的时候,一般用树根的自然色,并且会想办法把树的纹路也利用起来,有深有浅才更显自然。但有时因为实际作品的需要,还是会着色处理的。用砂纸打磨,上漆,然后用光油抛光三五次即可。

整个过程虽然繁琐,但是刘顺岐乐在其中。老伴看他拿着手锯一点一点地锯树根,有时候累了还要歇一歇,就想让他换成电动锯,省时又省力。可刘顺岐不肯,坚持纯手工打磨。“慢工才能出细活,我又不赶时间,也不想着赚钱,就慢慢做嘛!做根雕,一定得静下心来,沉得住气。年纪大啦,磨磨性子也是挺好的。”刘顺岐介绍说,像《三星堆面具》《中国女排》《中国跳水队》作品都是即兴创作,“我们中国跳水队赢了好多金牌呀,我心里开心,就想把他们雕刻出来”。

根中寻乐

记者到访的下午,恰巧邻居来刘顺岐家串门,看到刘顺岐手中正在雕刻的作品,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刘老师不愧是美术老师,学做根雕无师自通,作品也是活灵活现。”刘顺岐听到表扬,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容。他的老伴在旁边搭话:“别夸他,你一夸他,高兴得不得了,饭都不吃,也要雕他的这些宝贝。”三个人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氛围格外融洽。

虽然老伴一直在打趣自己,但是刘顺岐知道,自己能心无旁骛地做根雕,离不开老伴全心全意的支持,他说:“不止帮我运根材,每次修理完树根之后,木枝木屑到处都是,全是老伴忙前忙后的打扫。我这不脚摔伤了嘛,行动不方便,她就把家伙什都拿到我跟前,我坐下来什么都不用准备,就能上手了。”说起这些,刘顺岐很是知足。

对于热衷于做根雕这件事,刘顺岐的街坊邻居不仅知道,也很热心地帮忙留意。“经常有邻居、朋友在路上看到树根之后,特意跑到家里来告知,某某地方有废弃的树根,快去看看吧。”他笑称,“有根可雕,家里的场地够大,老伴全心全意地帮忙,邻居时不时地夸赞,才让自己坚持了下来。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雕刻带给刘顺岐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那一定是成就感。在发现根材有雕刻价值的那一瞬间,就足以令他兴奋,毕竟“发现美好”本身就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看着一块被人忽略的根材,在自己的手里,慢慢变成了一件手工艺品,吸引大家前来观赏,刘顺岐非常骄傲。“还有人问我,这个根雕卖不卖呀,我肯定不舍得卖,放在家里,邻居喜欢,大家想看就看,就图个乐。”在他看来,“儿女都成家立业了,自己也赋闲在家,根雕创作让自己觉得生活很充实,这不就是晚年的幸福生活嘛,都说老有所乐,我也要给自己找乐才行!”

【记者手记】老有所依是幸 老有所乐是福

都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神入,是凝神积想的创造性思维,刘顺岐老人虽未以名家为师,亦未在根雕艺术上达到登峰造极,但他溢于言表的快乐和幸福却依然令人艳羡不已。枯根朽木创造的不止是“物象”,更是“心境”。刘顺岐的乐来自于夫妻守望携手相伴之乐,来自于远亲不如近邻之乐,来自于老有所乐,更来自于知足常乐。人生一世,白驹过隙,拥有轰轰烈烈一生的人定是少数,如何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价值,才是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并为之实践的人生命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采访刘顺岐老人的过程中,记者得知已经70多岁的老两口还要照顾家中的三位老人,一方面对老人积极乐观的心态由衷敬佩,另一方面也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在妥善解决老人居家养老问题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风霜的老年群体曾为社会发展、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值得尊敬。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形成全社会养老、尊老、敬老的自觉,保证让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也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

■记者 刘驰 文 张哲伦 摄

■文字编辑 薛亮亮 陆怡怡

■栏目责编 树征宇 ■栏目主编 赵健

虎斑猫的优缺点

3个月虎皮鹦鹉怎么分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