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又到了武夷岩茶一年一度的做茶季。
以村姑陈凡事必亲力亲为的性子,这些年来,武夷山的做茶季,一次也没有落下过。
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才下太姥山,又上武夷山的。
然而今年,直到今天,才去了一次武夷山看做茶。
为何?
不是因为懒了,而是因为,天气预报一直在搞怪。
比如今天,天气预报称有雨。
武夷山胡一刀问了气象台的同学,同学给到的解释是,早上晴,下午有雨。
遂,请了大批的采茶工,准备大采一天水仙。
结果早上起来就是大雨倾盆,直到十一点之后,天空才亮开,漫射光才照射出来。
他调侃同学,说,你这不是叫我去采雨水青吗?
同学无奈叹息。
午饭后,又下起小雨。平均二十分钟下一轮。像水筛筛下来的那种,细细的,密密的,绵长的。
直到两点,阳光再次洒下来,这次是直射光,明媚的,穿透了厚厚的云层,直照见三坑两涧的茶园深处。
那一刻,满山的茶农都激动万分。
连忙上茶园去。
趁这半个下午的晴好天气,多采一些茶青。
若再春雨绵绵,茶青们就要长老了。
正是因为天气预报的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对山区小气候的无可预计性,村姑陈的武夷山之行,在天气预报说连续七天有雨,和武夷山半天晴半天雨的实际天气之间,反复拉扯着,纠缠到了如今。
《2》
今天仍旧是黄观音的大节日。
去了好几个厂,都在采黄观音。
没有黄观音的,则采佛手和水仙。
采下来的茶青要先摊晾,拿洁净的白布铺在地上,然后把采下来的青叶平铺在上面。
这叫晾青。
晾好的茶青,则倒进摇青桶里,摇青。
这些步骤,总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走水——让青叶当中的水分顺着叶脉离开青叶细胞,在走的同时,顺带带走一些多余的物质,比如过多的苦涩味物质。
走水力求平稳顺畅,叶梗不弯折,叶片不皱折,这样走水方才顺畅,该离开的物质才会顺利离开,该留下来的物质也会大量保留下来。
这样做出来的茶,不坐杯便不会产生苦涩味,并且,香气清雅无沤青味,汤水还稠糯甘滑,令人迷醉。
黄观音(105)这个品种,便是以苦味明显而著称的,一般人要想喝出茶当中的黄观音,第一个方法,便是去感受它的苦涩味。
但若是走水顺畅,走水方法优良,那这款黄观音便不会有想象当中那样浓郁的苦涩味,便也无法轻易通过苦涩味来辨识出它的存在与否。
足见,制岩茶的第一个环节,有多么重要。
也足见,制茶原理总是相通,白茶的走水若是不顺畅,也同样会制出苦涩味明显的茶。
而今年,雨水多,早上雨,中午晴,下午采茶的日子比比皆是。
这便给了制茶师提供了更大的挑战。
“今年的岩茶更考验技术?”李麻花问。
武夷山胡一刀笑,哪年的岩茶不考验技术了?
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我竞无言反驳。
《3》
今天,小竹林的姐姐家,采了佛手。
量不多,半桶左右。
我们去的时候,正在摊晾。
拿起来看,真的是巨大一张,令人叹为观止。
放在手上跟手掌一比,我宽大的手掌立马变成了秀气的纤纤玉手。
原本佛手还要再过两天再采的,然而,今年的天气,不及时采掉,就会老了。
很期待佛手的雪梨汤。
厂长大叔说,今年的雨水多,佛手的汤肯定是不错的,放心。
想了想,往前数,武夷山的天气皆是雨一片,晴半片。虽然芳香物质的积累并不那样高昂,但胜在水柔,水稠滑。
这岂不正正合了佛手雪梨汤清润柔滑的要求么?
可见,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是极对的一句话。
雨水多的天气对以香气高扬取胜的茶是不友好的,但对于佛手这般的清润汤水,却是天然地拥有极佳的助力的。
真的盼望着毛茶早点出来,能抢先一睹这清润雪梨汤的风采。
也不枉我们辛苦期盼它一场。
今天还采了水仙。
把最大的水仙叶子跟佛手放在一起对比,瞬间就成了小可爱。
一个尖翘,一个胖圆。
仿佛是人生的两极。
年轻时锋利如刀,年长后圆滑似狐。
二者没有优劣,只有时移事易。
《4》
聊到五一节采肉桂。
我跟武夷山胡一刀说,五一之后有连续七八个大晴天呢,今年肉桂一定要做好一点。
老胡大笑,不要信天气预报了。
他的同学说,今年这种情况,一星期之内的天气预报还可以相信一些,超过七天的,基本就不准了。
我想到他这个同学昨天还预报今天早晨大晴天,便赞同地点了点头。
果然,从西湖龙井到福鼎银针,再到桐木金骏眉,今年天气预报给到它们的采摘指示,从来是相反的。
预报晴的时候,偏是雨。预报雨的时候,大半天都是放晴的。
现代的气象工具已经不能及时把握天气的变化并给到农业生产以良好的预估了。
还是相信老祖宗的眼睛吧。
相信一些农谚。
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愿大家都化身为本土气象达人,夜观星相,日观云涌,做出一季微风吹拂清爽通透的好岩茶。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