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天珠真假难辨?6步教你如何鉴定价值千万的宝物!

04-22

天珠真假难辨?6步教你如何鉴定价值千万的宝物!

天珠的话题写了无数次,但是还有朋友表示并不是很明晰,也有不少朋友回帖请我看真假的,这里就给大家简单的归纳总结一下,如何用6步对天珠进行一次鉴别!这次先不谈历史不谈成因,但是开篇请大家记住一点:天珠只有人工制作出来的才叫“天珠”,并没有所谓天然形成的化石。虽然藏民以前应用过类似的化石珠,但只是作为宗教意义上的法器而已。好比老藏民用的海螺号,那也只是这一只被做成法器的“老”海螺才有意义,至于那些成百上千在海边堆积成山则没有分毫价值!同理那些所谓的“法螺”天珠,只有庙里供奉千年的才有些宗教意义,新珠子完全没价值,因为原料并不稀少。

而天珠之所以价值颇高是因为其“蚀花”工艺中的配方已经失传。并且其存在时间很短,生产量低,就造成了现今存世的每一颗珠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存在。加之其独特的“宗教”意义并且在“有心人”的蓄意炒作下才有了如今常人难以企及的“价格”。那么闲话少叙,以下就给大家上一些辨别真假的“干货”!

1.包浆:这个是一个大家都知道而又很“模糊”的词,表面光亮的不一定是包浆,但是表面干涩的则一定不是。并且包浆并不仅仅局限于人体的“盘玩”,肌肤的磨搓、砂石的挤压、风吹土沁、流水冲蚀这些都会形成包浆,简而言之是表面的一种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络合物”,这样的包浆是“温润”的,并不像5000目砂纸撸出来那样“愣”!

2.风化纹:小白经常认为老珠子自然有“风化”,并且根本分不出自然风化跟人工的“敲打”纹。首先风化纹跟“材质”以及“保存”有关,如果一个珠子材质紧密坚固,又或者存放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数千年,其整体不会有任何的“风化纹”出现,但是这并不能否决其是一颗千年老珠的本质,所以风化纹并不是绝对的老珠标志!再说风化纹的成因,其构型跟材质有绝对性关系,在我们肉眼可见他们是呈“环”状,但是当我们从分子层面考虑则没这么简单。

天珠的材质结构类似于水晶的分子排列,举个生动的例子可以理解成各种高矮不一的“钉子”密密麻麻的钉在一起,在经过长时间的“磨损”后便会呈现这种“半圆形”。再由小圆组成大圆,最后逐渐形成咱们肉眼可见的“风化纹”,所以这种半圆一定是有“层次”感的。

3.外孔道:天珠孔道分内外,咱们先说比较显眼的“外孔道”。众所周知的“钥匙孔”并不是鉴定的绝对标准,如果这个珠子我佩戴的少,直接做“贡”或者深埋地下过了千年你能因为没有“钥匙孔”而判了“死刑”吗?所以要结合孔道周围的“包浆”来看,即使珠子没有使用过,但是岁月留给它的包浆却是存在的。

4.内孔道:内孔道主要说“方式”,古代人没有钻头,没法像现今这样打眼。用的都是小木棒沾着“解玉沙”进行打孔这种方式首先无法从一面直接打通,需要两面对打,这就造成了孔道往往都会“错开”。再者并不会出现“大孔道”,往往都是基本过线都是0.6-0.8mm左右的孔道,像那些地摊上个头“傻大”并且拥有着巨大孔道珠子我们就可以直接判“死刑”了。

5.朱砂点:首先说一点,朱砂点的有无并不能作为判定新老标准,根据选材不同,有些新珠子也会有“朱砂点”的存在,但是却有很多“奸商”为了混淆视听而刻意的将“朱砂点”做上去。鉴别朱砂点的真假其实很简单,真正的朱砂点是立体的,内外都有,而假珠子的只是表面一层。真的朱砂点分布十分均匀,即使有很多也不会像“人工”做上去那样成片的聚集在一起。

6.咬色:这个虽然是“重点”,也是很模糊难以说清楚的一点。不过举个例子就懂了,大家都见过油画吧,油画最开始是一层画布,然后在上面用颜料一层“叠”一层的作画,这层干了再来一层,最后则已经分不清画布和颜料了,天珠的“咬色”也是如此,因为天珠的工艺是通体镶蚀成黑色,再进行纹饰的“镶蚀”,其道理是一样的。

以上6点就是辨别天珠真假的“良方”,不过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起来还要结合实物。不然只是纸上谈兵,尤其对于收藏品来说不结合实物真的很难出真知!

中国画家排名前十名

琉璃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