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幽石沉潜得地灵,名为“太湖石”。太湖石需“铁索千寻”,方能辞出水府,犹带龙宫腥。开采时的惊险与费时,与沉船打捞难度相若。自古好物,皆来之不易。
太湖石的“瘦”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和谐美——增之一分则臃肿、减之一分则羸弱。
而其“漏”是由于常年湖水的冲蚀,石头表面自然形成了“涡、沟、环、洞”。
其”皱“是缘自大自然的雕琢;其”透“则犹如人的七窍通一样,如此“气”方能在内部毫无凝滞的运行。
据说,验证是否上品的太湖石,只要在其中一个涡洞中浇水,会自然从其它涡洞中流出。这样一来,一块石头就可以接收、贯穿天地的灵气,自然也就活了起来。
《太湖石》雕重峦叠嶂之姿,曲折圆润,玲珑剔透。造型自然和谐,逶迤秀美。正如诗中所言,”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玉本为石,以和田玉独籽精雕太湖石,此等巧思,不可谓不绝。
作品原石
以立雕和镂空雕为主,兼以浮雕。工艺精湛,造型与真物一般无二,若非窥见石身之上的祥云浅雕,以彰其工,几乎难以分辨。得知原石之貌,更觉鬼匠神工。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
太湖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风骨,没有强大的内心支撑,早就已经化为齑粉随波逐流了,如何能在亿万年间的千凿万击中修成正果。
因坚守,使之贵。就如其创作者一般,内心持念以专精神——一心只做和田籽料,任由玉雕江湖风波恶。
古人爱石,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今人更痴,且将石之精神化为风骨——未曾栖鸟雀,不肯染尘埃。
【锋之润】的玉雕作品,涉及山水、神佛、花鸟等各类题材,雕工以细腻见长。作品中阴线刻、 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闻君所想,均可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