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古建台基的奥秘揭秘

04-20

古建台基的奥秘揭秘

台基在古代也有等级规定。《礼记》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堂,即建筑的台基。

又如《大清会典》记载:公侯以下、三品以上的房屋,台基允许修建高度为三尺,四品以下至士民房屋台基高度为一尺。

建筑具有一定的自身重量,为保证建筑物建成后不会沉降塌陷,就需要在建造房屋前先制作一个平整坚硬的基础,称为台基。台基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又称座基。其主要作用为防潮、防腐,承托建筑物,增强单体建筑的高大雄伟。一般房屋用单层台基,隆重的殿堂用两层或三层台基。

台基包括台明、台阶、栏杆和月台四个部分

台明

台明有须弥座和普通台基两种。

1、普通台基

早期用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大夯制而成,后也用砖石,常用于小式建筑。但在台基上建汉白玉栏杆的则用于大式建筑和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台基上建汉白玉栏杆的杏坛)

2、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须弥”原为佛经中的山名,佛教圣山称为“须弥山”

,印度把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基座以示佛居于圣山,更显示佛的崇高与神圣。我国最早的这种状似须弥山的佛像台坐见于山西大同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工字形基座,是在我国早期出现的形式。

可见是这种佛像台座最终演变为须弥坐建筑台基。另一种看法认为《佛经》中喜马拉雅山的意思是须弥山即喜马拉雅山做佛座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经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丰富,之后引伸至建筑便成为一种华丽的基座。

(北京故宫须弥座栏杆)

须弥座台基等级最高,须弥座台基源于佛座,用佛像的底座显示建筑的崇高级别。须弥座台基可采用汉白玉材质,使建筑显得更加宏伟高崇,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天坛祈年殿都设三层汉白玉台基,等级最高。形体比较复杂,用砖或石砌成,一般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是我国古代表示建筑级别的标志之一。初始的须弥座形式很简单,没有多少装饰,后来逐渐出现了凹凸线脚和莲瓣、卷草纹饰等,装饰性很强,造型也日益复杂,并建有汉白玉栏杆等。

须弥座多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如宫殿、寺庙、月台、平台、丹陛桥、塔幢、华表、碑座、坛台、兽座、神龛、陈设座、宝顶座、影壁等等。

宫殿建筑的基座,常由普通台基和须弥座复合而成,须弥座可以做单层或双层,重要的建筑也可以做成三层重叠的须弥座,俗称三台须弥座,简称三台。

2

台阶

建筑台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交通联系构件,在建筑设计中一直被广泛使用。台阶具有“台”和“阶”的性质和特征,不仅是供人们上下行走的建筑物,也有助于衬托建筑形象和丰富建筑空间层次。

宫殿中常见的台阶是垂带踏步,一般都布置在明间的阶下,而且垂带石中线与明间的阶下和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垂带石尺寸与阶条石尺寸相同,侧面不砌象眼。同时在台阶上设御路,这是一块长度和垂带石相同的石条,上刻龙凤、云纹等,又称龙凤石。

宫殿建筑中的台阶,不仅加强了空间序列中的轴线效果,而且在空间形态上增加了斜向要素,使建筑在轴线方向有了延伸,空间层次更加清晰明确。

在自由式的园林空间布局中,一般使用台阶将建筑结合自然空间形态,以曲线、折线等将建筑连接起来,通过高差的起伏变化丰富园林空间层次,以形成视觉上的变化。同时通过台阶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得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达到“借景”的目的。

3

栏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写下的佳句。玉砌就是白大理石砌筑的房屋阶基,也叫台基,而雕栏就是那阶基上的石栏杆。

栏杆, 宋时称勾阑或钩阑。最早使用的是木栏杆,石栏杆出现较晚。目前,所见最早的为隋朝建的安济桥和五代建造的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上的石栏杆,是仿木形式。石钩栏的构造和雕刻都是从木栏杆演变而来,后世的钩栏向单一化和标准化发展。明、清时代的钩栏只是在望柱之间嵌上一整块石雕栏板便算构成,望柱头多雕刻云纹,加工也比较简易。 用整块石板仿同时代木栏杆的形式镂雕,称栏板;板间立石柱,称望柱。栏板、望柱间用榫连接,一般均衡地一板一柱相间。

沿革 栏杆中国古称阑干,也称勾阑。周代礼器座上有类似栏杆的构件。汉代以卧棂式栏杆为最多。六朝盛行钩片勾阑。栏杆转角立望柱或寻杖绞口造者,均可见于云冈石窟、敦煌壁画。元明清的木栏杆比较纤细,而石栏杆逐渐脱离木制栏杆的形制,趋向厚重。清末以后,西方古典比例、尺度和装饰的栏杆形式进入中国。现代栏杆的材料和造型更为多样。

4

月台

在古时建筑上,正房、正殿突出连着前阶的平台叫“月台”,月台是该建筑物的基础,也是它的组成部分。由于此类平台宽敞而通透,一般前无遮拦,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赏月之台。而现代的月台通常指进入火车站后方便旅客上火车的一段与火车车门踏步平行的平台。

据《同安县志》(历史上杏林为同安县辖)记载,“月台”在安仁里登瀛乡,清嘉庆年间(1796——1820)陈蓉光建,是当时同安一处著名的胜迹。登瀛即今曾营居委会,原为海边之意,后因闽南语谐音而衍化。“月台”遗址总占地为四十余亩,耗资之巨、用料之考究为当世民居之罕见。“芝圃别墅”筑有亭台楼谢、水池假山,栽种许多奇花佳果,并搜罗有一块回音巨石,其趣无穷。东南临海,涌海入怀,兴之所至可直接乘小船出海。右筑有观景高台,上矗“月台”石刻,乃摹泉州承天寺匾额字体。若登台远眺,则万顷碧波,海天一色,飞鸟帆影尽收眼底。

清代同安人王步蟾曾赋《游月台》一诗云:鸟过依群从江来,暇日登临上月台。大海茫茫天漠漠,玉云何处望蓬莱。非常形象的描写了“月台”的怡人景色。

顾恺之作品

火蝾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