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中药炮制工艺:深入了解桐君谷的“十八般武器”

02-28

中药炮制工艺:深入了解桐君谷的“十八般武器”

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对中国人民防病治病起了重要作用

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科学技术工作

操作方法很多,应用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

桐君谷桐君传统中药文化研究院

桐君谷桐君传统中药文化研究院

来认识一下中药炮制中常见的器具

以及与中药相关的一些用品用具

1

切药刀

切药刀,别名中药铡刀,是中药炮制技艺中最常见的炮制工具。用于切制中药材,由五金材质木棒等组成。中药的切制工艺以临床需求为依据,根据中药配伍原则,将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切成丝、丁、条、块等不同规格的形状,以便后期在煎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利于患者服用。

在切制前,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所需,进行浸、润、泡、晒等步骤,使中药材软硬适度;切制时,将中药材放置在刀架上,左手紧握扶住,右手抬高刀柄至适当高度,饮片厚薄长短由左手推进拖后控制,右手使劲均匀。


研究院收藏的切药刀大都为清乾隆、清初和民国时期。

2

杵臼

杵臼,读音chǔ jiù,古时舂捣药物器皿,是传统制药使用的基础研磨工具之一,常置于中药店柜台上备用。一般用于质地坚硬的药材和桃仁、杏仁、赤小豆等籽类药材,将其捣碎到适应症所需大小,便于其经过煎煮后更好地发挥药效。


研究院收藏的杵臼大都为明代、清初和民国时期,以铜质、石质为主。


3

冲筒

为临时捣碎工具。材质一般为石质或金属质地,主要作用是将放入其中的物品(如中药,大蒜等)捣碎。由捣药筒,捣药杆,和盖子组成,古时常用于捣碎药材,也是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用来当捣蒜器、捣碎器。


研究院收藏的冲筒大都为明代、清初和民国时期,以铜质为主。

4

乳钵

乳钵,读音 rǔ bō,研粉用。指研磨药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略像碗。根据中医临床所需,将捣碎后的中药研磨成粉,制成粉剂便于配伍使用和患者服用。乳钵的规格一般以直径计量,有60mm、80mm、90mm、100mm、130mm、160mm、216mm、254mm、305mm等。

乳钵的材质一般为陶瓷质,也有刚玉乳钵、玛瑙乳钵等,研究院收藏的乳钵大都为明代和清代时期,以瓷质为主。

5

戥秤

戥秤,读音děng chèng,属于小型的杆秤,其创制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由戥子杆、戥子盘、戥子锤组成,古时常用于中药处方调剂的精密剂量衡器,是最古老正宗的调剂方法。小、巧、灵的度量特点让中药配伍更加精确化,治疗病患更加有效。清代流行,以克为计量单位。时至今日,仍然在我国部分地区,尤其在中药配方时使用。因其制作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常被当做一种珍贵的收藏品。

研究院收藏的戥秤大多为元代、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有各种不同质材组成。

6

古代医用“串铃”

串铃也叫“虎撑”或“虎衔”。相传“药王”孙思邈,有次去山里出诊,偶遇被兽骨卡主喉咙的猛虎,急中生智,用药担子上的铜圈顺利救治了老虎。此事传开,江湖行医的郎中们纷纷效仿,铜圈便成了外出时必备之物,后人逐渐将铜圈改成手摇的响器,也就是串铃,一来作为行医标志,二来作为外出行医的护身符。

研究院收藏的串铃大多为明清时期,以铜制居多。

7

碾船

碾船,读音niǎn chuán ,形似船,故名。是我国传统制药常用的碾药用具之一。称为药碾船,也叫药碾子。用于将药材研碾为细粉,以便进一步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药和煎煮所需,方便患者服用。质地有铁、铜、石等,配有扁圆型研具。


研究院收藏的中药碾船大多为明代、清初、民国时期、解放初期,有铜制、瓷质、木质、石质、铸铁质等多种质地。


8

药罐

用以储存中药的器皿,常用于蜜制中药、细贵中药、丹散丸药的储存。一般以瓷制为主,大口,有盖,能防潮,防虫。

研究院收藏的中药罐大多为明代、清代时期,以瓷质、木质为主。

9

中药盒

用以储存桂枝、丹皮、麝香、当归等具有芳香性中药的器皿,防潮防虫,防止药物本身特定香味的散发,延长药物保存时间。

研究院收藏的中药盒大多为明代、清代时期,以木质为主。


10

药茶葫芦

古时根据不同时令季节,采用适时的养生药材,浸泡在葫芦当中,用于人们养生保健所需。

研究院收藏的药葫芦为清代时期,紫铜质。

11

药茶葫芦

古时用于存储丹丸药和细贵中药,密封、防潮、防虫。

研究院收藏的储药罐大多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以银质、铜质居多。

12

动物角类锯齿刀

古时多用于锯割质地坚硬的药材,常用于对动物的角类进行采集和锯割。

研究院收藏的锯齿刀多为民国时期、解放初期。

13

新鲜中药榨汁机

古时没有电动榨汁机,多用手作的木质榨汁机利用杠杆原理手动榨汁,提取药材、水果、蔬菜等食材、药材的汁液,作为辅料用于其他工序炮制药材或临床所需。

研究院收藏的新鲜中药榨汁机为解放初期,木质。

14

艾草焚香炉

艾草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焚香艾草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焚香艾草是指将干燥的艾草置于炉中焚烧,其散发出的气味和烟雾具有提神醒脑、舒缓神经压力、消炎杀菌、祛痛消肿、驱蚊防虫等药用价值。

研究院收藏的艾草焚香炉为清代时期,铜质。

15

药王殿铜鼎

古时人们为祭奠为当地百姓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医药先驱们,建造药王庙,制作铜鼎,供奉香火,祈求药王庇佑,无病无灾,身体康健。

研究院收藏的铜鼎为宋代,铜质。

16

熬药罐

古时用于煎煮中药的器皿。根据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适应症采用不同的水量、时间、温度、次数进行煎煮,使中药里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

研究院收藏的熬药罐大多为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铜质。

17

筛药盘

古时用于筛取中药粉末。由于孔眼细密,可筛取在炮制过程中对目数要求比较高的中药。使用简单,只需在筛盘上加入药物粉末,然后轻轻晃动筛子,药物粉末就会凭借筛孔的大小分离出不同颗粒大小的药物。

研究院收藏的筛药盘大多为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铜质。

18

中药刨刀

古时用于中药刨成薄片。又称药刨、雷公刨。适合刨制长、斜、直、圆各形薄片或厚片。刨刀结构类似木工刨刀,使用时将刨刀斜固定在木凳上,用平木板或特制药斗压住润好的药材,在刨面上来回推动,即可将药材刨成薄片。

研究院收藏的中药刨刀大多为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以木质为主。

研究院内除了有各类古法炮制用品器具800余种,还有各类传统中医药经典书籍300余册,集中展示了桐君传统中药文化地域文化背景、桐君及其贡献、文化基因、制作技艺、文化传承、传承谱系与代表性传承人等内容,特别展示了古法发酵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制作工艺及发酵中药制剂、产品,实景搭建了古灶台,生动再现了古法炮制制作场景,在展厅内的桐七味研究院中更有一系列的手工炒制、手工切制、九蒸九晒、丹散丸药的活态技艺的展现、传承与体验互动。展厅墙上另有“传承创新酿酵曲,桐君谷里造好曲;匠人匠品共建曲,药祖圣地奏神曲!”桐君传统中药代表性传承人申屠银洪题诗一首。

吴冠中作品

惠比特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