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雕刻不完美人生的艺术品:残障人士的核雕梦想

07-20

雕刻不完美人生的艺术品:残障人士的核雕梦想

“慈祥助残服务中心”创始人慈祥(右二)与部分学员合影。新华社发

新华社沈阳7月18日电(孙仁斌、崔师豪)上午9时刚过,60岁的阎鸣从301路公交车上挤下来,借助一支手杖,慢慢走向沈阳北市场附近的“慈祥助残服务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

走进临街3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阎鸣热络地和已经在工作的同事打招呼。工作室里面是两排长长的工作台,上面摆满台灯、牙钻、刻刀等雕刻工具。阎鸣在自己的工位上坐下,戴上花镜,开始在一枚橄榄核上雕刻玉米。

1999年,阎鸣搭乘出租车外出时遭遇了严重车祸。做完开颅手术后,她在轮椅上度过了将近6年的时光。“那时每天吃完饭,和妈妈两个人对坐着,从早坐到晚,生活看不到希望。”阎鸣回忆说。

2016年,在沈阳市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她来到慈祥助残服务中心学习核雕技术。这是一种在橄榄核、桃核等上面雕刻人物、花鸟形象的中国传统技艺。

由于受过伤,阎鸣拿着电动牙钻的手有些发抖,她就用右手的小拇指抵住拿桃核的左手大拇指。“刚开始学的时候,抖得厉害,钻头扎进手指,常常弄得到处是血。”

慈祥(左)在向学员讲述核雕的技巧。新华社发

当她有些烦躁和灰心的时候,师父慈祥总会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平复下心情,慢慢来。

31岁的慈祥是这家服务中心的创始人,是一名智力障碍人士。自2016年成立以来,这家服务社义务招收、免费培训了16名残障人士学习核雕技术,阎鸣就是其中的一员。

慈祥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被发现存在智力残疾三级。经过仔细观察,父亲慈家伟发现慈祥喜欢音乐、国画,就四处为他延请老师。从一家私立美术高中毕业后,慈祥考入了辽宁传媒学院雕塑系。

一次周末,慈家伟在慈祥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一颗橄榄核,上面有刻刀雕刻的简单线条。

发现儿子喜欢核雕,慈家伟就开始在网络上查找相关信息,并在几个月后找到了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项目传承人李永利。担心李老师不肯收智障人士为徒,他就隐瞒了孩子的情况。

“当时我已经看出来了,但我看慈祥很有学核雕的天分,也就没有说破。慈祥专注、用功,我也格外喜欢他。”李老师猜到情况后,反而更加用心地传授慈祥技艺。

慈祥在制作核雕作品。新华社发

在李永利的教授下,慈祥的核雕技艺进步很快。他有一股韧劲儿,常常在工作台上一坐就是大半天,放下刻刀,才觉出手指已经捏得酸痛麻木。

从李永利老师那里“毕业”后,慈祥的核雕作品在沈阳、北京等地屡次获奖,并受到收藏爱好者的欢迎。掌握核雕技艺的慈祥,也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作为父亲的慈家伟也打开了心结,把捧在手心里的孩子推向了社会。

2016年,在核雕领域小有成就后,慈祥有了新想法,希望开一个助残服务中心,免费教授残障人士核雕技术,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走出人生的阴霾。

在沈阳市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北市场古玩花鸟市场免费为慈祥提供一处场地,残联又出资为他们装修了工作室,购买添置了核雕用的工具等设备。

阎鸣是第一批走进这家工作室的学员。她比慈祥大近30岁,总愿意称呼慈祥“小师父”。

慈祥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新华社发

“我学会核雕后,雕刻的第一件作品卖了800元钱,给我90岁的妈妈买了一部老年手机,妈妈握着手机哭了,我也哭了……”阎鸣讲到这里,脸上绽出了笑容,眼角却渗出泪水。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过8500万名残障人士,2018年,中国城乡持证残障人士新增就业36.7万人,城乡新增培训残障人士49.4万人,同时贫困残障人士减少100多万,58.8万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障人士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门以上的劳动技能。

掌握劳动技能,不仅改善了残障人士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拾回自信和乐观。

今年61岁的董晓光也是慈祥的第一批学生。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他修了30多年手表,退休后来到慈祥助残服务中心,学习核雕。

慈祥(左)向学员讲述核雕的技巧。新华社发

“雕刻是一种创作,需要和人的交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聊天,我很快乐。”董晓光每天坐着电动轮椅花一个多小时到服务中心来,“我学核雕不是为了赚钱,是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慈祥助残服务中心的17名残障人士在过去的三年里,自发组织了多次义卖活动。他们把自己雕刻的作品拍卖出去,所得的善款捐献给残联等机构,用来帮助和他们一样的残疾人,三年来累计捐款10多万元。

慈祥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核雕大师,去教会更多残障人士自立、自强。“我的人生也许有些缺陷,但没有遗憾。在橄榄核上雕刻,就像在琢磨自己的生活,我希望雕出更多的精品,证明自己的价值。”(完)

黄州寒食帖高清大图

琥珀的形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