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变化,深秋的来临,许多钓友都“考虑”要加腥饵料了。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此类用饵依旧出现许多错误性使用和选择性误区。饵料的“加腥”其实是分程度、用料、作用、性质的——真的不是钓友鼻子里“嗅觉”的感知和判断。下边咱们就通过一些水情和饵料的实战应用,来给大家说明饵料“加腥”的选择和实战技巧。
所谓的“腥”字面上仅是嗅觉呈味的一类区分,但是实际,是多种物质和性质的表述。比如,鱼虾为什么腥?那是因为氧化三甲胺(细分有10多种物质);死鱼为什么腥臭,那是加上了三甲胺;动物蛋白发酵物为什么腥?那常见又有呈味氨基酸的味道;雨后为什么空气有腥味?那主要是土腥素的原因;市售什么鲫什么鲤为什么腥?那是咸味香精“腥味剂”的呈味。。。简单的表述,您看出来了什么?生活中,人鼻子里的“腥”可能是完全的本质不同,或完全不是一类东西。以上不理解,那咱们就举例,苹果和苹果味的水果糖、苹果味的洗发水,三者都是“苹果味”?可事实是:苹果是天然水果;水果糖是食品香精呈味;洗发水是日化香精呈味;三者有关的只有两个汉字和人鼻子里的“错觉”。所以,我们要达到有效的钓鱼,就要选择好什么时候、配合什么饵料、针对什么鱼情来用什么性质的“腥”——这样才是最有效的。
许多朋友一提到腥饵就首先想到动物的腥,甚至更具体的想到商品饵、虾饵、鱼粉、蚕蛹粉、红虫、蚯蚓。。。其实,藻类和一些粮食、豆类、甚至草药,也有“腥”味的概念。比如我们常见的豆类“豆腥”;藻类“藻腥”;中药的“药腥”“土腥”,当然成因牵扯醛类、菌群作用、含硫物质等等,比较枯燥的解释咱们就不说了。植物腥是水生动物一直比较敏感的物质之一,这来自天性。所以,此类物料常见作为饵料甚至饲料的基础性配置和使用。“藻味”商品饵为例,依旧要区分商品饵或添加剂的“藻味”,如国内的藻味饵料大多是咸味香精的呈味,本质是香精,而不是海藻。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和动物腥本质不同的地方,植物腥常见反而不是蛋白或氨基酸的呈味。
这是海藻片,加水后会有明显的海藻味道:
腥味鱼饵中一大类别就是鱼饵添加剂,常见的有各种腥味剂——就是那类开盖人就感觉刺鼻的虾腥、鱼腥、藻腥、鲜腥甚至臭腥的东东,其实本质就是分装的咸味香精。这个反而不在今天咱们主要提醒的范畴,因为此类添加剂除了人鼻子的“喜欢”,使用上等同香精类的商品饵。无非是不同环境和鱼体的鱼对不同香精的区别问题。
这里提醒一些呈味动物氨基酸、发酵类动物性添加剂、异性蛋白类添加剂。为了避免广告误判,这里就不说具体的商品名字了,仅是提醒此类添加剂其实才是钓鱼人应该加以重视或建议学会使用的类别。比如动物性氨基酸,除了发酵类饵料添加还可以应用于水温高的瘦水,能够明显增加饵料的适口性;比如发酵类动物性添加剂,能有效的模仿剩饵、死虫降低大鱼的就饵戒心,甚至具有一些抗应激的作用;比如一些异性蛋白类添加剂,虽然添加进饵料人鼻子感觉没啥味道感觉,但在水中能明显的吸引大鱼和增加大鱼的适口性,还相对不招引小杂鱼。
秋高气爽、早晚温差变大、气压升高、水温降低、水体溶氧增高、藻类和微生物开始死亡。。。这些就常见导致了鱼儿的活力增强。这就像瘦水中的鱼不仅力气大,夏季也要用“小腥饵”才效果好一样——其实用饵的相关,并不一定局限于人们主观的季节设定,水质才是根本。
这个过程,同样有阶段、程度和关键的鱼情制约。所以,我们此时常会使用一些呈味类氨基酸类的添加剂、豆类藻类成份的饵料、天然蛋白类的饵料或中药添加剂来应对,因为此时既要满足目标鱼的“好腥”,也要规避同样繁盛的小杂鱼。尤其小杂鱼多的地方或大鱼惊恐度高,腥味剂(香精)的商品饵料要严格用量,甚至不用。但一些小杂鱼不多的水域,针对生口鱼,腥味剂香精饵料是可以使用的,无非控制下程度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化学商品饵,却在许多地方野钓好用的原因。继续往下看,会体会更深。
随着水温持续降低,水质更加清瘦,冷血动物的鱼此时已经行为受限,甚至一些水温够低的地区小杂鱼也不那么闹了。这些水质、水温因素直接会导致鱼对饵料的感知度明显降低,此时“腥”味的饵料、甚至香精刺激,才能更好的叫鱼感知。这个时候,如果还配合基础性饵料,再使用单纯动物蛋白高的饵料,常见就有点“乏力”了。所以,此时咸味香精(腥味剂)的各种商品饵、虾粉、腥味添加剂等,就算广义的正式登场了。稍多添加或掌握好比例,甚至搭配虫饵等,往往是这个阶段很对路的。
各地区,此时就是全年水温最低、水质最清瘦的时段了。尤其一些北方范畴的地方,冷血动物的鱼类常见已经活性锐减,甚至一些鱼种停止进食了(此时一些鱼种的喂养都会停止)。这个时间段,主用或纯用红虫钓饵仅配合添加剂是北方许多钓友的应对。再广义来说,生口鱼或自然环境此时也是大量腥味剂饵料、香精饵料、虫饵的天下。——许多人严格主观区分鼻子里的腥饵或香饵,其实二者的商品饵都是香精饵料,本质无区别。当然,此处依旧体现的是具体鱼情具体分析,说冬季竞技滑鱼照样吃清淡饵料;或者针对池钓一些不适应鱼、回锅鱼,清淡黏滑的虫饵、虾肉饵料等才是对路的。。。这些就是抬杠了~
而且,应对此时鱼类的低活性、感知迟钝、动作缓慢等特点,还需要结合鱼体选用小钩细线、甚至鱼层钓法。饵料的状态反而结合低温水质要控制雾化,甚至减少窝料量,因为这种低温水质常见大窝料量不仅不会增加诱鱼,反而导致驱鱼效果,要等到“尘埃落定”才会近窝,会失去最佳的垂钓时机。再有就是饵料的状态,轻质饵料常见能让浮漂的动作出的更好~
结合一些钓友近期的问题,在这里简单的说明一下饵料加腥的方式和技巧。依旧重申大家要首先关注水情、鱼情,而不要坚守鼻子里的“腥味”和主观意识里的“季节”;不要主观认为人鼻子里的什么味道就是鱼爱吃的。。。而且提醒的关键依旧是选择和使用饵料的基础——前提和性质。最后重申,人的嗅觉是退化的,和许多动物是不能比的,所以人用鼻子理解世界是不对的。人发达的是大脑,看待和理解钓鱼的方方面面,还是多用脑子少用鼻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