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俞田:竹根重生的奇迹

11-16

俞田:竹根重生的奇迹

2018-11-16 11:0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马丽萍

人物简历:俞田,1969年生于嵊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根雕)传承人。当代竹根圆雕代表人物。2007年,其竹根雕作品《江南丝竹》参加中国珍宝赴墨西哥等国巡回展。2008至2011年,其竹根雕作品连续四届入围中国嘉德现当代雕刻艺术专场拍卖,并以不菲的价格成交。2010年,在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与张伟忠联合举办竹刻艺术双人展。2011年,受邀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长安塔展出。2012年,竹根圆雕流程示例作品(3件),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并收藏。2014年,竹根雕《鹅司令》获第四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江南地带,比故人还熟悉的,是竹。

这种此地最常见的植物,布满丘陵山区,屋前屋后,低首抬头间,冷不防就会撞上数支或一大片摇曳的翠绿。它们在春雨中拔节,在夏阳中微笑,在秋风、冬雪中挺立,高耸入云。

在俞田看来,竹,不单单是他用以创作的材料,更代表一种品质。 “风味既淡泊,颜色不为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竹最为人称道的正是中通外直,生而有节,宁折不弯的坚韧性格。对人来说,最珍贵的不过如此。

小时候,俞田便喜欢绘画、捏泥巴。凭着追求艺术的梦想,没有听从父母让他子承父业学医之愿。中学时,他师承王炳初老师,悉心学画。之后是参军,退伍,分配进企业,又辞职。几番折腾,已是数年。既而转学木雕,师承木雕工艺师袁水法,掌握了木雕的技艺后,转向树根雕。

当年,一个客户常常来他的根雕作坊闲坐。坐下后,就重复唠叨同一句话,“根雕虽好,但破坏的是大自然的生态资源,何不做竹雕。”

2004年,俞田开始独研竹根雕。

竹根雕是以竹根为材料雕刻而成的手工艺术品,因其独特自然的制作工艺,质朴高雅的审美特征,更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竹根雕的历史久远,仅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明清为盛,因当时主要产地是江苏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所以曾有“嘉定派”与“金陵派”之分。之后,竹根雕刻者日稀。

在嵊州,竹根雕鲜有人尝试。俞田买来一拖拉机的竹根,开始“试水”。很快,一拖拉机的材料全部用完、报废,竹根雕的门路还没摸到两分。他不死心,继续研究、反复实践,终于做出第一件竹根雕产品,被一位上海客户买走。当时浙江象山一带的竹雕产品市场价格约为二三十元一件,他一下子卖到300元一件,很是兴奋。

但一个星期后,上海客户打来的电话令他从兴奋跌到沮丧,客户告诉他,竹根雕发霉长毛了。是因为竹材料未经过工艺处理,湿气太重而致。

俞田放下手中的全部活计,跑遍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地,只要有竹制工艺品的地方,他都去取经,如何能去除竹材料中的湿气。终不得果。只能又跑回来自己研究。他甚至在竹山上建起土窑,用以烘干竹材,却一直找不到最好的办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上海嘉定博物馆的张伟忠专家,这位多年来执著研究竹工艺品的人士告诉了俞田一共9种处理竹材料的传统方法,最终,俞田选择了最接近自然、但也是最费力费成本的方法。

他又采挖了4000个竹根用以“试验”,每天和家里人一起将这些竹根悉数搬到屋外晒场上去晒,傍晚又搬回来,衣衫尽破,汗水淋漓,在村民们看来像个傻瓜一样。一年之后,他从4000个竹根中留下98个可以用的。

这也意味着,他的试验成功了。

历代喜爱竹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除了苏东坡流传至今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世称“竹林七贤”,更是以竹自喻。至于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更是将人与竹、竹与画融于一境。

看俞田的竹根雕作品《竹林七贤》,最令人称奇的是密密的竹林,一枚枚细如芝麻的竹叶层层叠叠,似乎听得见长风拂过簌簌作响的声音。

在城外郊区的一幢民居内,是俞田的工作室,他和竹根雕共同生活的空间。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他游刃翠竹间,将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佳作从指尖留存世间。

阳台上、房间里、过道上,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竹根。

竹制艺术品对原材料的选择、处理极为复杂严苛。一般是秋冬选竹,隆冬伐竹。俞田说,一棵毛竹生长三年以上,就可以作为竹根雕的材料。但这只是开始。一棵竹根从被砍伐下来,要历经清洗、去根、挑选、12小时以上的水煮,然后进行长达一年的日晒。之后,这些材料要被放置在室内一年,以去除煮、晒带来的燥性和火气,回归竹子本身的本和,这个步骤称之为“醒竹”。如此,直到第三年才可以作为待选材料。再经过挑选,方可用于雕刻。

一根竹子倒地,结束了一段生命,一名优秀的竹雕艺人,运用手中的刻刀让竹子涅槃重生,俞田就是这样的“摆渡人”。

一件竹根雕作品,从选材、设计到制作成品,历经数十道工序,仅一刀一竹陪伴。而每一件竹根雕作品的创作时间,最少一个月,长则数年。个中过程,寂寞而无人问津。

那是一种以时间为引,技艺为料的酝酿,方成岁月美酒。任何艺术都是如此。

“这些年,陆陆续续有一些人想来学竹根雕,但坚持不了多少时间就半途而废了。”俞田说,学竹雕者不仅要有天赋,肯吃苦,更要心思慎密,耐得住寂寞,能坚持到底的少之又少。

2008年开始,俞田的竹根雕作品连续四届入围中国嘉德现当代雕刻艺术专场拍卖,皆以不菲的价格成交。各地竞相邀约,其中上海博物馆还特地跟随采访他,并制作成纪录片存放于博物馆内,作为今后研究竹刻工艺的重要资料。

如今,他的作品供不应求。“一年只能做几件作品,都被预订一空,身边根本留不下好东西。”他说。

竹根雕,不是竹之终结,而是竹之升华。

俞田的竹根雕作品,散发着清新自然的韵味,拙朴中透着灵气,圆润中窥见锋芒,充满浓郁的艺术意味。他善于在传统题材上大胆尝试现代做法,结合雕塑、陶艺等手法,吸收借鉴各种姐妹艺术融会贯通,丰富、发展和创新了传统竹根圆雕艺术,并开创了现代竹根圆雕艺术的先河。尤其是竹根圆雕人物的创作,在传统的雕刻技法上推陈出新、大胆突破,自成一派。

除了技法的传承和创新,俞田近年来更注重作品的内涵。中国人讲究一个走“心”,以心换心,每个作者将内心的感悟和心境体现在创作的作品上,这是一种意境,独一无二,无法复刻。

如他的竹根雕摆件《鹅司令》,如同一帧画面,令人想起夕阳下、田野上、小河边,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感染着曾经经历过的一代人;作品《纳凉》,一把竹椅,一把蒲扇,隐约可见纳凉人渴望远离喧嚣的尘世,追求理想中的清凉世界;一个孩子手捧一个大碗仰盖头上,可谓《粒粒皆辛苦》;一只蛤蟆再神气活现,也《可惜不是蟾》……每一件作品中,不仅有对生活、世间现象的真实记录,更能冲击人的心灵,让人留下思索。

除了竹根雕,俞田的作品还涉及木雕、根雕、石雕、陶瓷、绘画等。他说,艺术都是相通的,应当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挖掘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随着他的竹根雕作品入驻市文创园,他也希望文创园未来能为嵊州竹刻工艺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喜爱竹刻艺术的人们能够在这里交流、沟通、成长!

豹猫图片大全大图

蒙顶甘露属于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