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古玉制作技艺深度解析:第三部分

07-11

古玉制作技艺深度解析:第三部分

我们了解了古代砣机的特点,那么加工玉器的砣具,每个时期又有什么不同呢?总结一下,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商代以前,玉器的纹饰和孔洞加工,以磨制或是石质砣具为主,这就从纹饰阴线宽窄和孔洞大小上,为断年代提供了依据。一般是阴线较粗,空洞大而呈半圆或喇叭状,阴线和孔洞内相对光滑不见或少见划痕。阴线和孔洞的剖面图大体形状如下(所绘图形的形状不是绝对的,仅仅是为了表现不同材质的工具留下的痕迹特点的一个规律性):

第二时期:商代以后至春秋晚期,由于随着夏代冶铜技术的不断提高,铜质工具在玉器加工中也广泛地使用。因为铜质工具相比石质工具的硬度提高,阴线的特点也有了变化:会呈现一个上口宽底部窄的倒梯形。

这段时期里,至西周以前,孔洞还是以喇叭孔为主,到了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直孔。

第三时期:春秋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电机引进以前,由于春秋晚期开始的冶铁技术,使玉器的加工到战汉时期达到了高峰,无论是造型的精美还是工艺难度,都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峰期。战汉时期“游丝毛雕”的产生,就是工具先进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而此时期砣具也在变小,阴线变细,雕刻起来变得更加流畅。阴线的剖面特点呈现一个底部平面相对很小的“V”形。孔洞的加工也以直孔为主。

上面几种砣具造成的形状特征,仅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由于大部分阴线都经过多次重复加工或打磨,以及砣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磨损,所以在实际鉴定中很难灵活运用,也起不到主导作用。

不管是哪个时期,只要掌握了工具的特点,以及它在玉器上留下的痕迹规律,工艺鉴定就会迎刃而解。比如说:在文化期的一件玉器上,多处发现了明显的金属工具特点,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先打一个很大的问号或是直接将其否定掉呢?

上面粗浅地讲了加工砣具的基本常识,关于工艺的诸多细节,将会在下节详细地讲解。

下期讲解古玉加工工艺的鉴定要点

粉水晶原石

安哥拉兔寿命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