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许昌人"头盖骨化石揭示:10多万年尘埃下的文明曙光

05-18

许昌人

许昌博物馆内模拟展示远古先民生活场景及部分出土物品

许昌博物馆的微型鸟雕化石

“许昌人”面部复原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宋光华 邓飞 文图

两个“许昌人”头盖骨化石,挑战了人类的“非洲起源说”;一个微型鸟雕化石,被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5月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走进许昌博物馆和灵井“许昌人”遗址。

“许昌人”灵魂之问:脑容量越大越聪明?

脑容量越大越聪明?

2007年12月,在灵井镇灵南村首次发现“许昌人”头骨化石,距今12.5万~10.5万年。

“‘许昌人’的脑容量为1800cc,而现代人约为1400cc。如果按照脑容量越大人越聪明的说法,10万年前的‘许昌人’聪明程度不次于今天的我们。”

用这一有待研究和确认的话题,许昌博物馆馆长助理宋奇跟集中采访活动团的记者们说起了“许昌人”。

许昌博物馆以“反映远古文明,凸显三国文化”为主题,正在举办独具许昌地域特色的陈列展览——《许之昌》,整个陈展分为“许昌人”“夏都之源”“许之由来”“曹魏许都”和“许州记忆”五个专题。五个专题里,远在10万年前的“许昌人”部分,备受关注。

除了“许昌人”头盖骨化石,还有一个文物也吸引了大家:它长2.1厘米、高1.2厘米、厚0.6厘米。它就是微型鸟雕。

微型鸟雕用中等大小哺乳动物的一块肢骨残片雕刻而成。鸟的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

研究人员通过显微镜和显微断层扫描分析,发现微型鸟雕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种雕刻技术,在物体表面留下了68个微小界面。微型鸟雕雕刻艺术高超,手法精湛,鸟身线条简洁流畅,形态完美,静中富有动感。翅膀部位刻线寓意羽毛,非常细致,栩栩如生。

在今天,一个这样的微型鸟雕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作为1.35万年前的化石,它理所当然成为中国最古老的雕塑,也将中国艺术中鸟类的表现提前了8000多年。你即使只看着它的图片,也不得不叹服远古艺术家惊人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宋奇介绍,“‘许昌人’发现之前,普遍认为我们人类都是非洲人的后裔,也就是非洲起源说。但是我们东亚的考古专家不这么认为,他们一直在寻找相应的实物,直到发现了巫山人、元谋人、北京人、周口店人等,但是唯一缺了10万~12万年之间人类活动的痕迹。灵井‘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出现后,这个链条被完美接上了。接上之后,能证明‘许昌人’是所有东亚人的祖先吗?也未必!其实,关于‘许昌人’,还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昌人”咋过日子?将进行复原

“许昌人”的发现与研究先后荣获“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荣誉。2020年,立体雕刻鸟被美国考古协会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许昌人”填补了古人类进化史的缺环,对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生活在10万年前的“许昌人”,在灵井是怎样生活的?

许昌博物馆对此进行了简单复原:那时候,灵井一带有多处泉眼,泉水流淌,滋润着万物也滋润着他们的生活。

在灵井“许昌人”遗址现场,已发掘的现场面积不大,还有一些水。

“9号探方三次出土55块头骨化石。在同一探方,出土两颗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世界上还不多见。”

见证“许昌人”和微型鸟雕“面世”过程的工作人员郑明煜介绍,截至目前,共发现分属5个不同人类个体的化石46件,石器、骨器、哺乳动物化石3万余件,还发现有中国最早的立体雕刻鸟化石、早期陶片、鸵鸟蛋壳、钻孔的鸵鸟蛋壳饰物、赭石等。

微型鸟雕现存于哪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明煜说,鸟雕上还有简单的羽毛,“这个遗址之下目前已经没有文物,将不再进行挖掘,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考古挖掘现场还原。遗址区外部预计建设遗址博物馆,较大程度复原展示原始人的生活状态。这个规划已经上报,正在等待批复。”

婺源茗眉是江西名茶爸爸,买来一罐婺源茗眉,这个圆柱形

荷兰鼠一只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