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起源
印章在中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文化品味的代表。印章起源于中国古老的金石艺术。殷商时代出现甲骨文。从商周的钟鼎文开始,以金铜玉石为材料的雕字艺术都称为金石艺术。
印章也是金石艺术的成果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印章,不管是国有的印章还是私人的印章,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它使用范围普遍,最后甚至变成国家统治机构拥有权力的凭证。
先秦时期印章的通称是古玺。保存最多的是战国古玺。现存的古玺上面所刻的文字形式多样,内容有的是官家专用的古玺,刻着官职的名称,如“司马”“司徒”等,有的刻着私人的名字,或者写一些个人特有的词语,以作纪念。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由此印章成为最高专制机构的权力凭证之ー。不过,因为秦二世而亡,所以后来在印章的使用名称上并没有太过死板。在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把自己的印称为“玺”的。
官印发展变化的过程
印章被用于政治是中国的首创之举,并且使用时间长、范围广。中国的官印在运用之初,就因为形制多样、风格多变而备受青睐。官印鲜活、生动的生命力赋予政治更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让政治的面貌变得生动而神圣。随着历史潮流的演变和时代的发展,中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并巩固,帝王专制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使官印制度空前强化,并且渐渐出现统一的形式。这时候私印的发展更加迅猛和多姿多彩。官印的形制、印文等各方面的统一对官印的发展是一种限制,但是也强化了官印的权威和神圣。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官印的形制各式各样。这个时候的官印大多数采用正方印面,普及率并不算太高,数量极少。官印自身散发的公正、庄严和神圣的权威力量,让它家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和不可亵渎的威严,成为中国历代官印的最基本形态和样本。
◆秦代
官印形制的统一模型初步形成在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如“车同轨,书同文”及统一度量衡等。尽管秦朝只有短短15年的时间,但是秦朝在印章文化上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秦丞相李斯等人根据雄才伟略的秦始皇的命令,“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开始整理六国文字,最后制定了全国通行的文字小篆。这项贡献对中国印章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对篆刻艺术、印文发展等影响巨大。印章艺术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比,走向了规整工致的“秦印”。
◆汉代
般习称的汉印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即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新莽王朝(公元923年)、更始帝(公元23-25年)和东汉(公元25-220年)三个时期。
在长达四百余年的时间跨度里,智慧的汉朝匠人有充分的时间来发展完善印章艺术,在印章史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艺术成就。
刘邦借助萧何、韩信、张良等文臣武将的力量,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建立了汉朝。开国之初,印制仍依旧制,并没有多大改观。随着文景之治的到来,印制略有改动。
汉武帝时期允许俸禄二千石以上级别的官职一一丞相、诸卿、将军、太守等“官名更印章以五字”,使得汉代印制有了一些调整。后世出土的“上将军印章”“合浦太守章”以及传世的汉印如“校尉之印章”等都印证了史料所言不虚。这些新的印章让汉印从旧制中新生而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