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购买武夷岩茶时,山场和工艺哪个更重要?

08-06

购买武夷岩茶时,山场和工艺哪个更重要?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岩茶圈内存在一个割裂现象。

越是不懂内情,在喝岩茶时越大胆。

明明刚喝岩茶没多久,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上来就敢叫板小山场。

“老丛水仙我要喝古井的,铁罗汉只要内鬼洞的,肉桂哪怕不买‘牛肉’,降级一下也要喝金交椅的。”

见状,只想感慨一句,无知者无畏。

作为从业者,我们平时在喝茶猜山场时,都是在坑涧、岩上、正岩核心、正岩非核心、半岩、洲茶、高山、外山等大范围去逐渐缩小目标。

因为哪怕是自家山场的茶,也没多少人敢肯定,单从一口茶水就锁定具体小山场。

这种一上来就大谈小山场的举动,太玄乎了,压根不靠谱。

《2》

这个周末非常闷热,昨晚和朋友在外面喝茶时,再一次聊到岩茶的山场与工艺。

茶局上,有位新认识的朋友表态,他喝岩茶的时间不算长不算久,也就六、七年时间,在身边85后同龄人里算茶龄长的。

但现在真心觉得,岩茶品质衡量其实更“吃重”工艺。

因为制茶加工时,每家做工稍微花点心思,调整一番。

焙火程度稍微改变,焙茶方式变更,最终成品差别显著。

还有就是做青,传统做青与“保鲜爽”的做青,风格也差很远。

这些做工方面的调整,对于消费终端来说,不难喝出来。

类似你经常去一家餐馆吃饭,招牌菜荔枝肉里,多加了醋,少放了糖,老主顾基本能吃出不同。

但如果说,换了不同产区的猪肉,只要质量差得不是特别离谱,效果基本都差不多,没啥特别的。

《3》

此话一出,在场喝茶的众人都接起话茬。

因为这么有观点的想法,着实值得认真聊一聊。

“喝岩茶,是不是工艺带的风味差别,远胜于山场差异?”

麻花觉得不是,我们历来的观点都是一致的。

武夷岩茶里,山场与工艺并重,难分轻重缓急。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岩茶为什么要讲山场?

一流好茶为什么要追求核心产区?

为什么只有正岩茶才能出岩韵?

为什么牛栏坑、慧苑坑等三坑两涧核心山场圈的青叶原料,能比外面的同品种贵出一大截?

这一系列关于山场重要性的论述,平时文章经常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之,岩茶的山场划分,是有历史依据的。

按武夷山胡歌的解释,在过去没有现在机器设备的年代,先辈们哪怕肩挑背扛,依靠人力去开荒,也要坚持在这片到处是石头(风化岩)的地方种上茶树。

而不是随便省时省力在山下找一处平地种茶,原因就是看中这里的特殊地形,利好茶树生长。

武夷岩茶山场环境的重要性,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茶客验证过的。

如果说,正岩山场的肉桂水仙,喝着和外山茶除了焙火风味不同,其余地方一模一样。

试问,哪里会有人愿意花上高出几十倍的价格,去买所谓的正岩茶?

《4》

岩茶的山场差异,是可以喝出来的。

虽然,从茶汤里面喝出具体小山场不现实。

譬如,一泡玉华洞水仙,一泡龙头洞水仙,同样都是正岩小山场,并且小气候环境相似,相对都比较清凉背阴。

这时,谈及山场特征差异,真心太难。

但同样出现明显正岩坑涧气息的前提下,这样的岩茶水仙,价位不会差太远。

对普通茶友来说,哪怕喝不出具体小山场,但认准坑涧水仙的茶水醇柔饱满,兰香清幽特征,就不用担心自己多花冤枉钱。

至于岩上茶与坑涧茶的对比,则明显不同。

譬如,同样是马头岩肉桂,开山坪的“马肉”对比桃树窠肉桂,前者茶香辛锐,香气更扬,后者汤水更醇,香气更幽。

当两泡茶同时摆出来时,能直观喝出差距。

如果将产区范围的调整扩大一些,那就更容易看出差别了。

用三坑两涧核心正岩茶对比半岩茶。

看岩韵的存在感强不强,回味持久度为主。

用高山茶对比正岩茶。

哪怕好一些的高山生态茶,顶多是水柔,但汤感醇厚度与茶汤的“骨鲠感”还得看正岩。

用半岩茶对比外山茶。

外山地带,尤其是种在黏性黄泥巴地的外山茶,如果不是焙火特别重,汤水里是能喝出土腥怪味的,茶香根本不清晰。

用武夷山本地青叶原料做出来的大红袍,对比安溪原料的大红袍。

那差别就更大了,你见过武夷山大红袍会带“安溪味”吗?

前面举例提到的两两对比项目,类似一泡龙井村原产地的龙井,对比一泡贵州龙井。

从茶香、茶味、耐泡度、回味感受等,都已经出现天翻地覆差别,何愁喝不出来?

《5》

武夷岩茶里,山场决定上限,工艺决定下限。

君不见,早些年各式天价茶特别疯狂的时候,为了极尽将一泡岩茶的身价抬高,肯定要在原料山场下功夫。

越是珍稀小众的正岩山场,越有炒出高价的潜力。

已经到了均价每斤好几万、十几万、甚至更贵的阶段后。

这时再攀比工艺,除了亮出传承人、制茶大师、独家定制等概念,也没有大多的可比性。

类似人均消费过万的高档餐厅里,厨师人均都是米其林大师,厨艺水准都是杠杠的。

这时候为了在菜品上极尽奢侈,只能在原材料方面花心思了。

回到岩茶身上,道理也是一样的。

天心村各家核心正岩山场的好茶,如果是将茶青留下来自己做,那肯定是护得像眼珠子似的。

类似牛栏坑肉桂这样的茶,没人舍得乱做,胡乱糟蹋。

所以,喝一泡山场特别正的岩茶,除了极少数时候,一般不会遇到明显工艺缺陷。

诸如带沤青味、叶底花杂、焙火焙焦等低级错误,极少会出现。

但是,从另一个方向看。

岩茶品质的下限,取决于工艺。

同样都是外山茶,为什么有的茶,工艺做好之后,还能卖上大几百一斤。

让人买回去之后,也能给出“物有所值”的好评。

但有的茶却只能做成茶粉、茶包、边角料、电商奶茶专供大红袍等,十几块能买一大包的低端产品,毫无附加价值?

这背后拉开差距的,主要是工艺。

做工用心的茶,从你看到干茶实物的第一眼,多少能看出不一样的地方。

条索紧结匀称、颜色齐整、条索粗细一致,没有茶梗,色选认真。包装仔细……

总之在干茶上,没有明显弱点。

但做工很粗的茶,看了一眼就会感觉很糟。

干茶杂乱、多粗梗老叶,完全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摆烂”状态!

《6》

喝岩茶,工艺与山场是并重的。

原料再好的茶,也怕焙成焦炭,卖不出价格。

做出沤青味的正岩老丛水仙,在懂行的人眼里,照样一文不值。

制茶水平再高超的老师傅,拿到一副烂牌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不出汤醇水厚的好茶。

哪怕尽力将干茶做匀,卖相不出问题。

甚至连基础的品种香,火功香,都逐一体现。

但在茶香细腻程度,汤感厚度,茶味层次,耐泡次数,回甘生津等,依旧没法改变。

所以,千万别觉得,岩茶品质更看重制茶工艺。

两者兼备,才能做出好茶!

如果是高端茶,各家工艺水准都不差的前提下,山场好的更能出圈。

如果是低端茶,工艺达到及格线的茶,才能确保没有杂味怪味,不至于“一眼假”。

分清这两大极端,更能明白喝懂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鸽血红宝石的功效与作用

和田玉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