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匀市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子全荣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从制茶的手艺人到成为都匀毛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誉无数的张子全称这是一场逐梦之旅,也是一场乡村振兴之行。
家住都匀市毛尖镇的张子全自幼跟爷爷学习制茶,从15岁起开始独立制作毛尖茶,是都匀市最早获得“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匀毛尖茶手工制作传承人。
1998年,张子全在当地一座茶厂打工,因为工作踏实好学,深得老板信任,在老板的鼓励下他在毛尖镇螺蛳壳山承包了20亩茶园,开始了他的“茶旅人生”。他与妻子两人耗时近三个月,用锄头将水、电、路三不通的茶山开发出来,将一颗颗茶树苗种下,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茶树长势喜人,两年后就开始收获茶青。
“第一次炒的茶挣了60元,没舍得花。”张子全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情景历历在目。得益于螺蛳壳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张子全的毛尖茶品质上乘,加之他从小练就的炒茶手艺,每年新茶一出来就被预订一空。
如今,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这些毛尖茶传统加工工艺流程张子全了然于心。30多年的制茶生涯,他见证了都匀毛尖茶制作的传承与创新,他研发的“都匀红毛尖”茶采用产量较少的明后茶青制作而成,深受市场青睐,一度供不应求。
一路向好的事业,让张子全充满了干劲,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将茶园逐步扩大,至今,已拥有自有茶园400多亩。
2017年,他联合13家农户成立了“十里茶乡”合作社,成立了贵州省都匀十里茶香有限公司,将每年公司营收中的80%分给农户,公司保留20%份额,让周边38户农户成了公司原始股东。
2020年,该公司经营收入超2000万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了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摆忙村等周边近400户农户共同发展茶产业。如今,合作社拥有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3000余亩,合作农户茶园1820亩,年生产茶叶约80000斤。
同时,“十里茶乡”合作社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养了专业加工师傅22人,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1人,带动了当地上千户茶农发展产业,解决了几千人的就业问题。
一路走来,张子全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民族制茶工艺大师、贵州省制茶能手、都匀毛尖十佳匠心茶人、贵州省茶星大使、黔南好花红文化人才、贵州省“优质文化推广工作者”等荣誉。
荣誉就是动力。张子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手工制茶的技艺以创新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7年,张子全与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成立了手工茶大师工作室,专注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从此,张子全的茶山变成了该校的实践学习基地。上山摘青、下山炒茶是学生们的必修课。张子全亲自带学生上茶园,指导学生摘茶、炒制、包装等技术,让课本知识和实践两个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更好地把都匀毛尖茶的茶文化传承下去,提升都匀毛尖的品牌声量,让都匀毛尖茶文化扬名海内外是他的奋斗目标。
迄今为止,他教出的徒弟已有300余人,徒弟们学有所成后,90%的人都选择了从事茶产业加工制作,部分徒弟在各种炒茶比赛中屡获佳绩,有的则自己创业建起了茶园和加工厂,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十多年的“茶旅人生”,张子全搭上了农村发展的改革东风,乘着东风一路前行,见证了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参与了黔南茶产业的建设与振兴,这一路付出与收获,正是最美毛尖茶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行。(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