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清代无锡核雕:果核上的二十人艺术

09-20

清代无锡核雕:果核上的二十人艺术


昨天获悉,“锡博十大宝藏评选”已经揭晓,清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当选。这件核雕不仅见证了古代绝妙的微雕技艺,更有意义的是它出自晚清无锡籍核雕艺术家之手。原来,传承至今的无锡微雕技艺古时就已出神入化。下周五起,“梁溪折桂——无锡博物院开放十周年特展”将在锡博中区三层展厅开展。届时,包括这件核雕的十大宝藏将悉数亮相。

立体还原西园雅集盛况

古人的娱乐方式并不比我们少,尤其是文人阶层向往清幽仙境,特别喜欢在户外找乐子。寻一条溪水就能办个“曲水流觞”Party;在野外采一把花草,就能聚在一起玩个“斗百草”的游戏。而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文人聚会,是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做东”,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的“兰亭雅集”,并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后世认为还有一场文人聚会可与“兰亭雅集”相媲美,这就是由北宋文坛泰斗苏轼、苏辙兄弟组织的“西园雅集”。元 年间,汴梁京中16位高人雅士,在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聚会,一起作诗、绘画、谈禅、论道,并当场由李公麟作画、米芾写记以记此次盛会,史称“西园雅集”。

这场雅集出席嘉宾阵容强大,李公麟将这一盛况画了下来,取名《西园雅集图》,米芾撰写了《西园雅集图记》,生动描述了西园美景和雅集活动。无锡博物院藏清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则“立体”还原了聚会盛况。这件核雕为胡桃果核,长3.1厘米,宽2.6厘米,高3.3厘米,外形呈椭圆形,通体呈赭红色,中间有一纵贯圆孔,便于系挂。核雕中上方苏东坡执笔题诗,气度非凡;西园主人王诜站在身后,拱手凝视;左边是诗人蔡肇,他手捋胡须,若有所思,似是在推敲苏轼的诗文;旁边的侍女披巾飘拂,神态和装束颇有风韵。

下方的场面更是热闹。只见右下方树荫深处一条石案上放着文房四宝,旁边苏辙执卷读书,书童从炉上提壶沏茶。左下方崖壁边,米芾正挥笔疾书,侍童抬头捧砚侍候。另一侧方几上,李公麟泼墨挥毫,旁边黄庭坚手摇芭蕉扇看得全神贯注。右边的太湖石上,身着袈裟的圆通法师盘坐在蒲团上讲经,诗人刘泾静心谛听。下面古树之下,道士陈景元正在抚琴弹拨,词人秦观在一旁袖手聆听。仔细数数,这件核雕上一共雕刻出了二十人,将西园胜景与人物活动完美交融于小小的果核上。

无锡微雕技艺传承至今

“西园雅集”是历代画家常见的创作题材,但以微雕的形式出现却十分罕见,作品传世亦少。据了解,无锡博物院藏的这件核雕当年从文物商店购得,是晚清时期民间核雕工艺的珍品。核雕背后阴刻的楷书铭文显示:这件作品是杨芝山赠送给友人“星槎”的雅玩。据文献记载,杨芝山是清代晚期的核雕艺术家,无锡南门江溪桥人,擅长镌刻人物。他的刀法洗练流畅,运用镂雕、圆雕,深、浅、阴刻等多种雕琢工艺,将太湖石的玲珑剔透、古树的虬曲节疤、松针的细密茂盛、人物的神情须眉刻画得惟妙惟肖,方寸之间布局缜密,技艺之精妙令人拍案惊奇。

核雕是我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技艺,通常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现为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核雕兴起于宋代,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也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到了明代,核雕工艺已非常高超,加上达官贵人争相佩戴,核雕曾风靡一时。还记得中学课本上明代文学家魏学洢的《核舟记》吗?这篇说明文细致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微雕技艺。清代崇尚精雕细刻,核雕艺术更加工不厌精。

历史上,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微雕技艺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寻求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微雕现为无锡市级非遗项目,55岁的杨其嘉是无锡微雕艺术第五代传人、市级非遗传承人。他的父亲杨春茂是微雕名家。在无锡杨氏手中,微雕技艺传承至今十分不易。为了不让无锡微雕陷入“无后”的境地,杨其嘉也在不断寻求传承微雕技艺的新路径。 (张月)

(无锡博物院供图)

黄蜡石价格及图片吊坠

比格犬好养吗,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