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概述及其特点
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在古代称为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中国画分为三类: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表面上,它们是按题材分类的,但实际上,它们是用艺术来表达一种观念和思想的。
所谓“画分为三个分支”,即概括了宇宙与生命的三个方面:
人物画表现了人类社会与人的关系;
山水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结合;
花鸟画表现了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三者的结合构成了整个宇宙,相辅相成。
这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也是艺术作为艺术的本质。
当代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有自己的体系。
根据表现的题材和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碑画、花瓜果画、羽毛画、野兽画、昆虫画、鱼类画等;
根据表现手法,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等,勾色、套色、墨色等技术形式,套色也可分为雪碧、大绿和小绿、无骨、泼色、浅色、浅红等。
它主要利用线墨颜色的变化,以钩、寸、点、染、厚、轻、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空来描绘形象和商业地位;布景布局,视野开阔,不局限于聚焦透视;
根据表现形式,有壁画,屏风、卷轴、相册、扇子等绘画形式,辅以传统服饰的装裱技术。
根据表现材料和表现手法,又可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红、工笔画、写意画、白描等;
中国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长卷(又称手卷)横幅、横幅和中堂竖直展开,画册及方格多余尺寸,折扇及圆扇刷在扇面上。
中国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心观景。画家以“见心之所见”来观察事物,有意识地进行艺术上的追求和取舍,经过主观的概括、分析、提炼形成意象,然后加工成艺术形象,即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以心观景,以心思物。所以中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是“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两三枝就足以表现出万千春色。“遗貌取神”是中国画的传统,见飞檐一角如闻寺庙清钟,看孤帆一片便觉世路遥迢。
以心观景,使画家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所以中国画的意境也寄寓深远。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就是指此而言。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欣赏国画时,就能捕捉到更多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