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古代人为何选择离石画像石作为陪葬品?

11-22

古代人为何选择离石画像石作为陪葬品?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夙夜玖歌

编辑 |夙夜玖歌

前言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有的表现墓主人生前显赫的地位,富足的日常生活,有的表现节日祭祀、宗教礼仪、圣贤人物、神话传说等内容。

但不论何种题材,大多技法高超,集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是汉代独特的墓葬文化代表之一,更是中国古代建筑、美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

离石汉代画像石

离石汉代画像石全部属于墓室画像石,为东汉晚期汉灵帝时期作品。画像石是西汉汉武帝后期出现的艺术形式,到汉灵帝时期,离石画像石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延续了初期的以古为鉴、以善为师的风格,更是吸收了晋西北的独特民风、民俗。

离石是古代汉画像石的主要产出区域之一,汉画像石墓主要分布在马茂庄周围百里范围内。从内容上看,离石汉代画像石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神话传说和神仙世界,寄托着墓主人死后升仙归入天界的美好幻想。

在这类作品中,神话传说题材较为常见,如《山海经》中的三足鸟、鸡首人身、豹车、虎车、龙车、西王母等,同时墓主人为了表达死后的安静平和,石墓室中常刻有俯首衔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传说中的神兽,以达到镇宅辟邪、驱鬼除恶的作用。

在画面表达上,为突出仙界的奇幻、瑰丽,画面往往带有丰富的想象力,如,骑鲤鱼畅游龙宫、骑仙马腾云驾雾等。西王母、东王公和大量珍禽异兽也能表示墓主人身份尊贵,德高望重,死后能进入仙界继续享受尊贵富足的生活。

在这一类画像石中,马是出现最多的一种动物,这反应即便是神仙世界的题材,也有部分是取自民间真实生活。

因为马是汉代主要的运输工具,更是汉代连年征战重要的军需,因而在汉代人眼中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神仙世界中的马大多为脚踩祥云的神马,也借此表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二是反映真实民间生活场景的作品,是对墓主人生前享乐生活的刻画。主要内容是贵族的下棋、雅乐、宴饮等生活场景,场景以写实为主,人物栩栩如生,宴饮场地大多选在贵族楼阁,主人宴饮享乐,奴仆拱手相迎客人,是研究汉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民间生活的重要载体。

这些内容之所以会出现在陵墓画像石上,主要是因为汉代封建统治者迷信思想浓厚,社会风气崇尚厚葬,统治者和贵族阶级十分迷恋其权力地位及奢靡生活。

并相信人在死后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幻想在虚无缥缈的天国世界继续享受特权待遇、因此花费巨资将生前的生活场景、宴饮娱乐、狩猎聚会等真实画面雕刻着画像石上,下葬时作为陪葬品,以此实现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乐的梦想。

离石画像石的石材大多来自本地周边的砂质页岩,这种石材材质紧密细腻,吸水性强,材质柔软,颜色多为灰绿色或红褐色。

雕刻过程一般是从选材开始,石匠将要雕刻的一面仔细打磨,先由画工在打磨光滑的一面上勾勒出基本的场景轮廓。

然后石匠沿着勾画的线条将动物、人物、楼阁等雕刻为平面浮雕,凸显出物象的轮廓后,刻画出整体的基础场景,对于细节部分并不会全部雕刻,而是以墨线进行点缀。

从整体上看,细节部分不做雕刻并不会影响整体的立体感,仍旧能给人完整的视觉冲击。画像上神马奔腾,楼阁高耸,驾驭者神态威严,猛兽矫健威猛,西王母、东王公等神仙姿态雅正,羽人背后生出双翼。

浮雕结合墨线的勾勒,典型的刀笔结合工艺让整个画面传神、形象,仿佛能活过来一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作用。人在观赏画像石过程中,既对神仙世界、贵族生活充满向往,又对士族阶级保持着敬畏。

左表墓室的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像石装饰艺术。根据《离石县志》记载,早在 1923 年,马茂庄突发洪水,洪水冲毁古墓,人们在洪水褪去后首次发掘了 52 块画像石以及 1 块墓表。

由于当时战乱频发,对古墓和古董艺术缺乏完善的管理,因此出现了民间交易,多数画像石被卖给古董商,后经古董商倒卖到英国、加拿大等。

艺术效果

在刀笔作用下,画像石能生动地展现不同社会阶层、地位和职业的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诉求。如离石马茂庄出土的左表墓画像石,出自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墓表两面分别印刻着墓主人的姓名、官职、生平等。

目前在山西省博物馆展出的,共有两块横额画像石、六块门侧画像石、一块石柱画像石。横额画像石上部雕刻有流云蔓草勾连图案,画像精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有富贵吉祥的寓意。其中一块内容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狩猎场景,画面十分壮观。

共有十骑疾驰,一骑独自疾驰在最前方,马的前后蹄几乎联成直线,骑马者身体前倾,追逐形态明显,做拉弓射箭状,马背有长柄刀具。后面共有三列都是双骑并列,每个骑手都握着长柄刀具,形态极为彪悍粗犷。

第五列是单骑,马匹相比一、二、三、四列更为高大健壮,骑马者形态与众不同,身高更高,手抓紧缰绳,挺胸抬头,气宇轩昂,马上没有配备长柄刀具,只有弓箭,而且马匹比前几列更加高大健壮、勇猛异常,从画像上很容易判断出他是狩猎主人。

主人身后的都是双骑,七列稍微靠前,手执长柄道具,紧紧跟随在主人身后。汉代官吏出行时等级严苛,不同等级的官员的随行马匹和人员组成的仪仗队也都不同;官位越高,依仗规模越大。因此从这副画像石上能看出左表生前官位显赫。

第二块横额画像石表现的是出征归来的场景,横14.3 米,纵 0.3 米。共五列单骑,每个都带有弓箭和长柄刀具,在第四和第五列马匹中有一头骆驼,用绳子牵引着,上面载着战利品。

两块横额画像石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真实的狩猎、出征场景,骆驼应该就是出征的战利品。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汉朝时中原和西域的战争以及商业往来,骆驼是出行西域的重要工具,有沙漠之舟的称号,早在汉朝时就为人所用,在西域商路上拖运货物。

另据史料记载,西汉中后期的离石隶属西河郡管辖;至东汉时,南匈奴不断南下侵扰中原边境,战事连绵。所以第二块画像石也表明了当时中原和西域的战事冲突。

墓室门侧出土的画像石,边沿上也大多勾勒有蔓草流云图像,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仙气飘渺、气势恢宏的感觉,同时这种神秘诡谲、仙气缭绕的场景表现了汉代人宗教信仰深厚,渴望生前积德行善、死后位列仙班,升天享乐的诉求。

同时汉代人把自己的宗教信仰结合神话传说进行表达,对“云”这一物象格外青睐,画像石大多选用云纹表达吉祥、尊贵和飘逸的神仙世界。

门侧画像石的画面结构主要分为两层或三层,汉代人勾勒这种仙气飘渺的场景,主要是借助这一画面寻求往生和升仙,认为人们在这一世行善积德,死后就能驾驭云彩升天成仙,在另一世继续过着逍遥自在、富裕奢靡的生活。

其中一个门侧画像石,纵高 11 米,横宽 0.9 米,画面上方是一头健壮的犍牛,牛角尖利,身体壮硕,被拴在牛槽前。下方是一人牵着牛车前行,画像上犍牛拉着一辆辎重车往前走,旁边有一小吏握着武器牵引,牛车后面跟了四个人。

再往下则有两条纠缠在一起的龙,一侧有一头老虎,虎口大张,尾巴扬起,虎目如炬。另一侧则是仙气缭绕。这幅画面引用了神话中的青龙、白虎意象,传说中白虎守卫西方,青龙守卫东方,是神话故事中的神兽,能驱邪避恶,护卫主人。

这一画像石也证明了汉代人的封建迷信思想,他们笃信青龙白虎为猛兽天神,能够抵御凶险奸佞,将青龙白虎刻在画像石上,能够起到避鬼躲险的作用,能有效防止贪婪之人闯进墓室盗窃。

另一个门侧画像石,纵高 10.9 米,横宽 0.97 米,画面上方是一个由四头老虎拉着的云车在天上飞行,车中有一人乘坐,一人驾驭云车。下方是两个羽人,一个骑着天马,一个骑着飞虎,守护在云车两侧。

再下方是一个蟾蜍,象征月宫,右侧是人首龟身蛇尾的伏羲神,象征太阳,日月表达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也象征着时光不逝,永恒交替。

在汉代人思维中,日月更替是无止境的,这种天文图像象征着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敬仰,也反映了汉朝时我国的天文学成就,尤其是古人出于自然崇拜和迷信心理对日月进行多方面观测和记录。

另外这副画像石对天虎的刻画尤为精细,形象逼真,性格突出,天虎姿态矫健凶猛,体现出了百兽之王的气魄。汉代人的理念中,虎可以用作门神以抵御凶险,也可以驾驭车马护送墓主人登天修仙,是一种祥瑞之物。

结语

离石画像石是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典型代表,其艺术更加精湛、画像更加丰富、取材生动多样。离石画像石结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诉求。

同时还展现人间和神界、鬼界、神灵、动物浑然一体、和谐相处的画面;整体画像自然粗犷、生动形象,画卷色彩缤纷艳丽,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王羲之书法传承谱系

巴西龟不吃东西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