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钓友都觉得野钓之所以难,主要是难在资源。
说白了就是水里鱼少,难以把鱼诱进窝,而只要把鱼诱进窝那接下去就会变得很简单,随便怎么钓、随便挂点什么饵都可以将鱼钓起来。
对不对?
这句话前半段是对的,野钓难钓主要难在资源上面,而后半段大多数情况下也没错,因为野钓生口鱼偏多,生口鱼确实比较好钓。
但也不绝对是这样,有的时候,鱼进窝也未必好钓,各位有没有经历过窝子里全是鱼但浮漂一口没有的情况呢?
其实大概率是经历过的,只不过你未必知道!
大部分钓友在野钓时都有这么一个逻辑,首先认定了野钓难在资源,难在窝子里没鱼,认为只要鱼进窝一定能钓起来。
有了这样的前提以后,于是每次作钓只要浮漂没动作、钓不到的时候,就会下意识认为是窝子里没有鱼,毕竟如果有鱼它怎么可能不咬钩呢?
既然没鱼,那就想办法诱鱼,不如打几把窝料吧?
可这一打,也许会更难钓!
其实很多钓友一开始就错了。野生鱼大部分确实都是生口鱼,但生口鱼不代表一定好钓,它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食欲不强,比如天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你窝料打多了、窝料太好吃了,导致只吃窝料不吃钓饵。
当你明白“鱼进窝也未必好钓”以后,那么下次再遇到没口的情况,就不会轻易怀疑窝子里没鱼了,也不会随意打窝了。
最近我开始玩传统钓了,但由于整体温度还是比较高、偶尔天气还闷,所以收获并不好。
但这和资源没关系,和选位、窝料也没关系,就是因为天气不对鱼不开口。
我和朋友在同一条河钓了2天的传统钓,一个人打三个窝子,打完窝子等半小时开钓,没口的话再溜达两圈、抽根烟,再等半小时。
可一个小时过去了浮漂还是没口,窝子里连个泡都不冒。
按照正常的思维,这肯定是窝子里没鱼吧,或者就一二条鱼、还是食欲不好的那种对吧?
可我们拿摄像头往窝子里一丢,惊了,水面看着安安静静,水底可热闹着呢,鲫鱼很多、鲤鱼也有,都在那认真的吃着窝料~
而且几乎是每个窝都有鱼,鱼都不少!
是不是窝料打多了?窝料太好吃了?所以不吃钩?那等等吧,等到窝料吃完总该吃钓饵了吧?
并不是,窝料吃完它们照样不咬钩,通过观察,鲫鱼把窝料吃完后会在窝子里再待一段时间,然后慢慢的散去。
当然,也不是真的一条都钓不着,我们尝试换饵料、换钓法甚至换更细的线组,多少都能弄几个起来,但也就是几个而已,与水底成群的鲫鱼相比,钓起来的那些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关键就在于天气,天气最重要,其次是出钓时间!
刚说的那条河我很少去钓,但身边朋友经常去,碰到天气好就能狂口,水底10条鱼能钓起来8条甚至全部钓起来,但天气不好就钓不到。
其次是出钓时间,可能上午不吃、下午不吃,但傍晚和晚上会吃。
有钓友会问:如果是天气或者时间不对导致鱼不开口,那它应该也不会吃窝料啊,为什么会吃窝料不吃钓饵呢?为什么窝料吃完了也不吃钓饵呢?
这问题我也想知道,只是目前还没找到最合理的解释,但天气和出钓时间确实是非常影响鱼获,这个是已经验证过了的。
秋季野钓该选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时间段呢?
最好是下小雨,而且要选择刚下雨的那一两天,如果是因为降温下的雨,那绝对是要狂口的。碰到这样的天气,就钓一整天,一天都有口。
其次是开太阳的天气,最好是吹一点风,大概2~4级的样子,这类天气白天作钓说不准,但早晚肯定是不错的。
最差的天气是无风的阴天,这种天气通常都会有点闷,水里容易缺氧,鱼活性就不强,容易离底甚至起浮,我个人建议是不钓,要钓一定要钓早晚。
早上有多早钓多早,钓到太阳出来2个小时就差不多了(有口就一直钓),傍晚起码等太阳快要落山,一直钓到天黑或者夜钓。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你是大江大河大水面这样的大水面、水又比较深的地方作钓,那么鱼情受天气的影响会小一点。
如果是小水面、浅水,比如小河沟、野塘等等地方,那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水生植物越多、水越肥,越是受天气限制。
大部分钓友都是没有摄像头的,没口的时候无法判断到底是窝子里没鱼还是有鱼不吃,那咋办?
那就先假设窝子里有鱼,按照窝子里有鱼不吃的情况先找找对策,不过说实话鱼儿要是真的不愿开口,这事也不太好办。
文章就先写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一点帮助,感谢各位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