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探秘藏在重庆博物馆的珍稀宝藏

05-17

探秘藏在重庆博物馆的珍稀宝藏

在重庆,有意思的博物馆可不少。明天是国际博物馆日,重庆晚报为大家搜罗了不少重庆本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吧!

明•三彩仪仗俑

▶藏于长寿区博物馆

讲述人:长寿区博物馆副馆长张七昌

明代三彩仪仗俑出土于长寿区江南街道王家坝,为明代著名历史人物王应熊之父王凤鸣墓葬的随葬品。整套陶俑共计50件,通高在19至27厘米之间,均为泥质陶胎,釉色以绿色、褐色为主,俑身中空,根据其动作特征,可分为文官俑、乐俑、侍俑、武士俑等。陶俑制作技艺十分高超,人物的衣着、面部特征和姿态都经过精细的雕刻和塑造,表现出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尚。这一批仪仗俑也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有胡人形象的明代三彩仪仗俑。

明• “佛法僧宝”铜印章

▶藏于潼南博物馆

讲述人:潼南博物馆副馆长李蕾

这枚铜印为正方形,带钮,通高7厘米,边长5.8厘米。印面四周一道单边,其内为铸印九叠篆阳刻“佛法僧宝”,二级文物。 所谓“九叠篆”,是将篆字的笔画盘旋曲折,层层叠合而成的篆书字体。九叠为概数,六叠七叠亦可。 “叠篆”之名,宋代便有记载。《宋史·舆服志》曰:“大观元年,又得玉工,用元丰中玉,琢天子、皇帝六玺,叠篆。”经历宋金元,明时最为盛行,此种印须经朝廷批准方可铸造。 此印是潼南万佛岩摩崖造像及寺庙建筑基址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是清理建筑废弃堆积时发现的,从侧面反映了其建筑基址应当与寺院有关,是崇龛摩崖造像群的明代寺庙得到当时官方认可的重要物证。

宋•释迦牟尼佛

▶藏于大足石刻博物馆

讲述人:大足石刻博物馆副馆长龙伟

释迦牟尼佛是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原位于大足宝顶山小佛湾石窟。时代为南宋(1127-1279),佛像高143厘米,宽116厘米,厚104厘米。佛像脸型方圆,头布螺发、发间刻髻珠、额间刻白毫,内着僧祇支,外着钩纽式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

佛像身躯微微前倾,低低地垂下眼帘,既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内省精神,又关注着芸芸众生,饱含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佛像衣褶线纹疏密有致,流畅生动,如绢似绸,轻敷座台,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艺水平,是宋代佛像的典范之作,也是大足地区不可多得的圆雕造像精品。佛像身材比例协调,再看面部表情,还有忧国忧民的气度。在大足石刻巡回展中,它作为代表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展出。

战国•鸟形铜尊

▶藏于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

讲述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彭学斌

鸟形铜尊2002年出土于重庆涪陵小田溪墓地。 它造型奇特,头顶高冠,嘴部阔圆,双目圆睁,竖耳粗颈,体形圆厚,短羽微翘,宽蹼直立。它铸工精美,全身刻铸有细密羽毛,达到纤毫毕现的程度。在羽毛间又有椭圆形空格,内嵌绿松石薄片。

如今,在鸟身上还可以看到部分莹润的绿松石。它暗藏玄机,双腿与器身分铸合接,双腿中央各有一大块绿松石与鸟身接榫,这样便可随时拆卸收纳。 尊本是中原商文化的一种酒器。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很多贵族将尊做成禽鸟或走兽状。通常鸟兽尊都是腹内中空,口部作为倒酒的流,背部另有带盖注酒孔,如此才方便使用。而这件鸟形尊背部似有一盖盖住注酒孔,却又仅为装饰无法揭开。

因此,考古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件专用的礼器,只有在盛大的宴享或祭祀场合才会使用它。 鸟形铜尊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巴文化青铜礼器,它展示了古老巴人独特的创意和高超的工艺水准。

新莽始建国元年铜承水盘

▶藏于云阳博物馆

讲述人:云阳博物馆研究员陈昀

新莽始建国元年铜承水盘出土于云阳丝栗包遗址36号墓。始建国元年铜承水盘,口径13.5厘米、高2.8厘米,考古出土时铜锈斑驳,不引人注意。2019年,作为三峡库区重要出土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经过除锈、科技保护后,工作人员发现器底有铭文隶书5行22字——“律斤衡兰,承水盘容一升,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依据铭文可知,始建国元年(9年)正月初一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该盘为新莽时期王莽改制时制作的度量衡器,容量为一升(汉制一升约为现在200毫升)。

该承水盘是重庆出土新莽时期唯一一件度量衡器,为研究汉代量器发展与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汉代云阳城市文明演进高度的标志性文物。2024年3月,经重庆市文物鉴定组鉴定,该盘被推荐为国家一级文物。

《明昌御览双冠图》

▶藏于西南大学博物馆

讲述人:西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郑劲松

纵44厘米、宽30厘米,主题图案为雄鸡一只,鸡冠花两株,故曰双冠图。 该图作一雄鸡立于江堤,头冠直立,尾羽微张,引颈挺胸,做啼鸣状,姿态极为生动,其身后为瘦石和花草,除两株高耸的鸡冠花外,另有芦苇一株、西番莲一株,萱草数丛。画面简洁而明快,水天一色,疏密有致,令观者有清波拍岸,微风抚面之感。 画面正上方有“明昌御览”朱文方章一枚。“明昌”系金章宗年号,始于1190年,终于1196年,总共7年。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获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宫中珍宝财物也被金人洗掠一空,包括这件“双冠图”。到了章宗明昌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人口大幅增长,后世称其为“明昌之治”。这幅双冠图钤上了“明昌御览”印记,表示已被金章宗亲阅。

《周恩来致范元甄的信》

▶藏于红岩革命纪念馆

讲述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研究馆员徐康

这封约400字的书信,是1941年2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写给身在延安的记者范元甄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党中央基于安全考虑,来电让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邓颖超等南方局领导干部紧急从重庆撤回延安。

1月27日,中央同意叶剑英返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留渝及干部逐步撤退的建议。 这封《周恩来致范元甄的信》,就是由叶剑英从重庆带到延安,带给正在延安学习、曾经在渝战斗的《新华日报》记者范元甄并勉励她刻苦学习的:“有些人正在无言地走向各方,有些人正准备坚持到底……党给这次机会来考验我们自己,在被考验中,这一代的男女青年,是毫不畏缩地站在自己岗位上,走在统一战线的最前线。” 1979年5月,范元甄告知这件革命文物的存在。 1988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将这封信收藏。

明王铎行书五律诗轴

▶藏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讲述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馆长杨举成

明王铎行书五律诗轴,属国家一级文物,长178.7厘米,宽47.8厘米,绢本,六尺条幅,书行书四行四十二字:“远闻(幺幺)(yōu,丝的意思,读作幽)胜坠,壑树荫芳潭。子弟皆能赋,图书共几龛。茶须钴鉧内,帆过木陵南。且憙荣名外,旭光对霁岚。”字径高约11厘米,宽约9厘米,左角行书落款一行“题退思老先生甘芸堂五首博教 王铎”,下钤白文印章两枚,一为“王铎之印”。另一印章残缺约五分之一。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天下有名,号称“神笔王铎”。 该文物原系著名教育家王兆荣先生旧藏,后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合川峡砚《望归》

▶藏于合川区峡砚博物馆

讲述人:合川区峡砚博物馆馆长易宗成

合川峡砚《望归(中华龙)》在2019年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第四届工匠杯设计创作大赛金奖,2020年已经申请成功外观设计专利,是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易宗成设计制作而成。

作品尺寸为36cm×30cm×6cm,采用合川区嘉陵江沥鼻峡段的三峡石为原料雕刻而成。该作品在技艺上采用了圆雕、深浮雕、镂空雕、线刻等雕刻手法,在创作手法上采用先上蜡后再运用线刻创新工艺,整体形成了黑白分明的对比,结合圆雕技法使雕刻图案更加立体与直观。

唐•长孙无忌墓志碑和盖

▶藏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

讲述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国桂

唐代长孙无忌墓志碑及盖为国家一级文物,于1996年在彭水县城东门坡统井关修建变电站时出土。 碑呈梯形,上宽54厘米、下宽59厘米、高89厘米、厚12.5厘米,面正书阴刻“大唐显庆五年岁次庚申七月□朔十日巳酉故长孙无忌墓志”。

盖同呈梯形,上宽54厘米、下宽59厘米、高90厘米,素面,背部鱼脊状。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之兄,于显庆四年(659年)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上元元年(674年)平反,追复其官爵,陪葬于昭陵。 彭水为长孙无忌的初葬地。该志碑及盖的出土,进一步证实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以及死后初葬黔州的史实。?

清•金木雕神龛

▶藏于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

讲述人: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刘蒋

这件家神龛通高4.58米,由座、身、顶三部分构成。 家神龛,老百姓俗称“香火”。民间每逢初一、十五及重要的红白喜事,都要来到神龛前敬香叩拜。其目的一是“报本”,二是“祈福”。 在巴渝民间,人们十分看重神龛的制作及规模,以此来彰显一个家族的财力和权力。

这件家神龛,它不仅形象高大、用金厚重,而且在雕刻上更是精美绝伦。 最值得让人深思的是神龛正中的“天地君亲师”牌位。 这五个字,遵从“人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比肩”传统写法,让人不忘本,知敬畏。

龛顶为双龙夺珠,龛四周也雕有四条飞龙,护卫牌位,霸气尽显。 龛边立柱刻“采蘋蘩/以荐馨香/当报水源木本,列俎豆/而酬沛泽/不忘祖德宗功”,体现了“溯源立本”的家风文化。 龛座正面为圆形开光处雕刻群仙图,每位星官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此件家神龛,体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湛,金漆交错,庄严辉煌,世所罕见,现为国家二级文物。

清•李鸿章题刻木匾

▶藏于重庆大圆祥博物馆

讲述人:大圆祥博物馆馆长刘牛

这块木匾是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当时为春荣族一个老太太满八十岁而题,匾额上刻写了“谖荣稀古”四个字,题匾人为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 这块匾的题写时间特殊,因为是李鸿章在签订了辛丑条约后二个月后所题,同年冬月七日,李鸿章过世。这也是李鸿章生前给民间题匾的最后一块。

根雕•金龙腾飞

▶藏于木石缘堂根雕博物馆

讲述人:木石缘堂根雕博物馆馆长彭勇

这件“金龙腾飞”作品,曾获刘开渠根艺奖银牌,使用的材料是合法获得的枯死红豆杉,很罕见。 红豆杉是一种古老树种,距今已有250万年历史,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堪称植物中的“大熊猫”。后来因被发现有抗癌药用价值被人们大量砍伐,我国的五种红豆杉数量急剧减少,列入濒危植物。 这件作品是手工雕刻的,线条流畅、动感强,符合中华龙年腾飞之美好祝愿。

巴氏大熊猫化石

▶藏于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

讲述人: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科普教育部部长唐用洋

该馆所收藏的两具巴氏大熊猫化石标本是其镇馆之宝,共包括1个亚成年(约3-4岁)和1个成年(约10-14岁)个体。亚成年巴氏大熊猫头骨代表了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头骨,而成年巴氏大熊猫骨架则代表了目前世界上已报道发现的最完整骨架。 巴氏大熊猫是大熊猫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个类型,比现生大熊猫高大且粗壮,体长接近2米,是一种以竹子为主食的杂食性动物。

它的牙齿也比现生大熊猫大,但牙齿咀嚼面不及现生大熊猫复杂,咀嚼系统也不及现生大熊猫发达。 巴氏大熊猫达到了大熊猫在体型演化上的巅峰,是现生大熊猫的最近祖先,它们发现于万州盐井沟的平坝上洞,说明在距今35万-26万年前的万州盐井沟地区是大熊猫最频繁出现的地区之一。

巴氏大熊猫是中国南方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中的明星物种,由早更新世早期的小种大熊猫演化而来。中-晚更新世达到了大熊猫演化的巅峰,曾广泛活动于中国南方、越南和缅甸北部等地。到更新世末-全新世早期,巴氏大熊猫分布范围和数量锐减,最终灭绝。

▲上游永川龙埋藏状装架

▲上游永川龙站立姿态装架模型

上游永川龙(正型标本)化石

▶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

讲述人: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姜涛

资料显示,上游永川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至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体长约9米,头骨大,牙齿呈匕首状,两条后肢强壮有力,指端长有巨爪。 1976年,在重庆市永川区上游水库大坝附近,发掘出一具近乎完整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被命名为“上游永川龙”。

它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恐龙之一。保存精美的头骨和关联保存的身体骨骼,不但科学信息极其丰富,而且垂死姿态栩栩如生。正因如此,对上游永川龙化石的科学装架选择了独一无二的方式,即以原始埋藏状态进行装架。埋藏姿态装架的上游永川龙进入公众视野后持续了35年。2013年10月,上游永川龙首次以站立姿态在香港亮相。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首席记者 王薇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越南黄花梨手串价格

比熊和泰迪的区别哪个适合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