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上海文物商店珍藏系列:竹雕篇初探

12-06

上海文物商店珍藏系列:竹雕篇初探





上海文物商店是国有甲类文物经营特许单位,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原名“上海市古玩市场”,是一家历史悠久,专营文物艺术珍品的百年老店,以丰富的商品,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热情优良的服务名扬中外,堪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商业手段来收集和保护流散在社会上的传世文物,把其中具有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物提供博物馆充实馆藏。性质改变后的文物商店,克服了单纯追求利润的思想,将符合博物馆一、二、三级藏品标准的文物,全部有价调拨上海市博物馆。上博大量重器皆来自上海文物商店,比如著名乾隆珐琅彩瓷器、康熙豇豆红八大码等。

今天,我们古玩元素网就继续带您看看这个神秘的藏宝单位所藏宝物,竹木牙雕的排名第一位——“竹”

清中期周颢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

笔筒上以浅刻法表现苍松数株夭矫幽于岩怪石间,其侧山泉涌泻,谷中云烟蒸腾,气氛氤氲。构圆瑰奇,意境深邃。刻画的山、水、云、树,纤细曲折,疏密有致。刀法变化多端,平刀直人,薄刀轻披,折转无不如意。山石上阴刻楷书款识:“乾隆甲子长夏,芷岩制”,时为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周颢(1685- 1773)字晋瞻,号芷岩,又号雪樵,晚号髯痴,人呼周髯,为嘉定竹刻之集大成者。创以画法施于刻竹,用刀如用笔,而有笔所不能到者。刻画浑融,潇洒自如,别树-帜,传世作品以阴刻山水竹石属多见。此器所刻山水,笔意自黄鹤山樵化出,而神明变化于其间,与常见之疏笔小景大异其趣。时芷岩正当盛年,信为其巅峰之作。

清中期周颢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

高14.9厘米 口径11.5厘米

清中期周颢竹刻牡丹笔筒

直简形,下承三足。此器以陷地浅刻的刀法刻画牡丹,层次较少。画面大部分陷于地章之下,色泽较浅,小部分与地章齐平,色泽校深,以展现花朵的阴阳向背、盛开吐艳和含苞待放。作品疏密有致,简约明嘹。笔筒下方有“芷岩”款。

清中期周颢竹刻牡丹笔筒

高14厘米 口径8.5厘米

清中期周颢竹刻山水笔筒

直筒式,留结节处为自然底足,作浅刻山水并题句,落“芷岩”款。刀法走龙游蛇,行云流水,恣意纵横,或平刀直人,或平刀直入,坳突抑扬。构图融人画理,山势层峦叠嶂,树丛虬枝曲折,深浅浓淡,勾勒烘托,变化万千,真所谓“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有笔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清王鸣韶《嘉定三艺人传》。

这件周芷严竹刻山水笔筒,艺术境界和刀法俱佳,由浅刻法形成的包浆尤其匀明醇净,赏心悦目。

清中期周颢竹刻山水笔筒

高14.6厘米 口径9厘米

清中期周颢竹雕山水人物笔筒

直筒形,外壁古树参天,山石峥嵘,茅茨掩映,人物悠闲,如入深山老林,似处世外桃源。

此器采用透雕加浅浮雕的技法,以刀为笔,通过入刀深浅转折,配以细心打磨,显示景物的远近变化,层次繁而有序。整个画面虚实简繁相映变幻,给人一.种既细腻逼真又朦胧的美感。

底部有“芷岩”款,金元钰《竹人录》、钱大昕《周山人傅》、王鸣韶《嘉定三艺人傅》等著述均给予芷岩的竹刻艺术以极高的评价。

清中期周颢竹雕山水人物笔筒

高12.7厘米 口径6.5厘米

清中期邓渭竹刻赤壁赋笔筒

筒身阴刻行楷书宋代文豪苏轼《前赤壁赋》全文。款署“时丙辰秋九月上浣书于怀白山房,云樵山人”,下刻“得”、“璜”连珠印,起首刻“草草”椭圆形印,并焉阴刻。全文镂刻深浅得中,运刀爽利,字底洁净,一气呵成。融书法与刀法焉体,神采照人,绝少造作之气。此器刻于嘉庆元年(1796)。

邓渭,字得璜,号云樵山人,是清中期嘉定地区重要竹刻家。其作品,前期以人物、花卉为主,用“陷地深刻’法;后期则主要刻字,所镌均为其自书,开竹器刻字为饰的风气。其后刻字之风大盛,但步武者之书法刀工,均远逊于邓。

清中期邓渭竹刻赤壁赋笔筒

高11.1厘米 口径5.6厘米

清中期邓渭竹雕柬坡赤壁夜游笔筒

笔筒呈椭圆形,给人以灵巧之感。器身正侧满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赤壁古战场之景,其间东坡先生与三二知己驾一叶扁舟,穿行于烟波浩淼之中、重峦叠嶂之间,寓意东坡先生仕途之坎坷,人生之艰险。反侧阴刻楷书全篇《前赤壁赋》。

此器采用浅浮雕技法,山水、松石、舟楫和人物浑然-一体,运刀老辣,意境苍凉,使人如临其境而发思古之幽情。

反侧左下角有“云樵山人制”楷书款。据《竹人录》等书记载:邓渭系竹刻名家邓孚嘉之子,善制笔筒,臂搁,善刻行楷,清人张叔未认为嘉定竹器刻字,乾隆朝云樵山人邓渭为最。所制竹器甚少,故较难得。

清中期邓渭竹雕柬坡赤壁夜游笔筒

高14厘米 长9.5厘米 宽7厘米


清中期王梅邻竹刻竹林吟诗笔筒

直筒式,平口,连圈三矮足。整件作品藕思布局自出机杼,深镂浅刻匠心独运。主题内容只占画面极少部分却居中醒目,更以层层推进的深雕法表现山林归隐的悠静幽深,周围大面积的崇山峻嶺,溪流树丛则采用线平是留青的浅刻法,以强烈的虚实对照刻画出一幅鲜活传神的高土归隐图。茂林修竹中三个高士若有所思,弄属吟月。留白处有诗为证;“翠筠风动晚生凉,幽然清吟遣典长。”落款为“梅邻”。

王梅邻, 又名王恒,字茂林,嘉定人,为王之羽曾孙,之羽(号谓留,自著逸民),年轻时入赘南翔徐氏,恰与吴之璠为邻,志同道合,“日徒鲁珍游,尽得其运腕之法,故名冠一时"(清金元钰《竹人录》)。

王氏一家数代尽受之璠刻竹技艺风格的影响,也都以精干刻竹而闻名,梅邻尤以工刻小楷而见称。

清中期王梅邻竹刻竹林吟诗笔筒

高11.5厘米 口径5.5厘米

清中期竹刻留青山水臂搁

此器师承明清之际的竹刻大家张希黄之技,采用留青技法刻竹。“留青”即只留下竹子表皮的一层青筠为纹饰,将纹饰以外的竹青铲去,露出竹肌为地,积年累月,竹肌处色泽转深,青筠处微微泛黄,以地章奥纹饰的色差构成图画。

此器图案工细规整,犹如一幅工笔山水画。远处群山巍巍,高耸人云;近处古木参天,楼阁掩映,波光粼邻,层次鲜明。细微处见生动,对比时显深远,华而不俗,巧而不媚,充分展示了留青技法的艺术品位。

清中期竹刻留青山水臂搁

长25厘米 宽7.5厘米 高1.8厘米

清中期竹雕二乔读书图香筒

直筒形,所雕主题纹饰焉汉末三国时的美人江东二乔读书状。二乔脸型俊美,身材秀逸,大乔正襟危坐,手捧诗书;小乔神情事注,伴读在旁。

此器以浅浮雕和透雕相结合,浮雕刻画绝代佳人,透雕体现庭院森森。刀法娴熟,去留有度;人物衣饰钱条劲练,生动传神以二乔蒙书之题材装饰香筒,颇见纳縕相契之妙。

清中期竹雕二乔读书图香筒

高23厘米 径5厘米

清中期竹根雕松针水盂

此种造型的器物在竹刻艺术中是较为常见和经典的(又如竹刻松杯),源自明朝,为后人喜爱和推崇,历代竹人竞相效之。这件根雕水盂,利用竹根材质的厚实坚致,雕琢成一截剥蚀洞空的千年古松老椿成为水孟的基本造型,周边虬枝缠绕,松针覆盖,树瘤结痂,松鳞斑剥,老茂古朴,气质高雅,精巧豁达,实鸟文房雅玩而非实用器。从整器风格而言,虽有明朝遗韵,但行刀爽利,尤其是松针落刀较深而纖挺,已是清朝作派。

清中期竹根雕松针水盂

高3.5厘米 宽6.2厘米

清中期竹根雕捧桃童子

竹根圆雕小摆件。利用竹材根部厚实致密的特性,极其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憨态可掬的童子形象;怀抱一枚硕大仙桃,笑容灿烂,神态逼真。

竹根圆雕讲究因材设计,依势而琢,最能于自然天成中体现作者的奇特构思。竹根圆雕技法为清初封氏家族始创,并被提炼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冠极一时,颇受后世青睐与推崇。

这件清中期的人物根雕作品,深得封门一族技艺的神韵和精髓,器形虽小,但五官落刀精准,惟妙惟肖;衣纹贴体,自然流畅:包浆匀净,深沉如犀,是一件赏心悦目的逸品。

清中期竹根雕捧桃童子

高3.5厘米 宽3厘米

清晚期竹雕竹林七贤笔筒

圆筒形,近底足处台阶外撇。以“竹林七贤”为题材,工艺技法上深受竹刻艺术大家“嘉定三朱”的影响,沿用了“三朱”常用的隐逸高士题材。

此器以浮雕刀法,分别刻画出人物、山石和松针等画面。人物或促膝谈心,或静坐独思,或准备出行,神态各异。山石层次清晰,粗旷有力,茂林修竹参差掩映,布局合理,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情趣和造诣。

清晚期竹雕竹林七贤笔筒

高16厘米 口径14厘米


清晚期竹刻黄鸡笔筒

直筒形,下承三足,器形清秀,色泽温润。

画面一黄鸡啄黍,悠然自得,右侧以修竹、山石和一棵参天大树为衬托。

此器深受周芷岩竹刻艺术影响,完全以阴刻线表现图案。黄鸡鸡身羽毛全由黑色麻点组成,鸡爪细长有力,鸡头较小,鸡尾高长,寥寥数刀,似一挥而就,却随意智湿,颇为夸张。树干全由阴线横刻而成,树莱直插云霄。作品疏密简繁得富,顾得生动活泼。

清晚期竹刻黄鸡笔筒

高13厘米 口径7.2厘米


清晚期竹雕笔筒

此器以毛竹雕成,刀法为浅浮雕技法,并利用毛竹的竹节为界,上端为竹枝和三五竹叶,竹简以下,幽篁吐翠。蝈蝈跳跃其间.振翅长鸣,其足节颀长坚劲,紧攥竹枝,羽翼接成透明。

此笔筒以筒身属竹干、枝叶昆虫为特写纹饰,显现出作者善于剪裁,突出主题的艺术构思。毛竹地章丝纹较为粗宽.映衬画面,展示出一种豪放之美。

清晚期竹雕笔筒

高14.5厘米 口径10厘米

清晚期仿吴之璠竹刻布袋和尚笔筒

直筒形,口沿突出有弧度,底部平整而光洁(之潘 笔筒制品的基本特征)。人物雕刻施以薄地阳文技法,主题突现明嘹,造型诙谐夸张,妙趣横生,刀法简练.用薄地阳文刻画的某事某物,往往只占全器的某一局部, 其馀部分都刮及竹肌,显露出质朴的竹丝素地,更强烈地烘托主体纹饰。

薄地阳文局吴之璠首创,对竹刻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和贡献。后世争相见之,故有人极力仿之.仿品亦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此件笔筒虽有“之璠”二字落款,且器物的形制特微,刻画手法均有个中况味,,品味不俗,水准不低,但人物的面部和手相的刻画同吴之璠精细得神的刀法有径庭之差,棕黑的色泽也是染色而成,所以总体来讲,这是一件清朝后期具有一定艺术欣赏价值的仿品。

清晚期仿吴之璠竹刻布袋和尚笔筒

高15.5厘米 口径8.5厘米

清晚期竹雕螳螂白菜臂搁

器身正面镂雕一棵舒展卷曲的白菜,有一轻灵螳螂隐伏其间,下方点缀着小草数丛。

此器采用陷地深刻技法,将白菜全部刻陷地章之下,落刀富有层次,最深处在菜心。作者以对比体现美感,白菜的深浅、大小、阴阳、浓淡、动静、燥润以及整体构图的紧密与疏阔形成鲜明反差,加上以棕色的臂搁地章为映衬,更见白菜之栩栩如生,鲜灵活现。但整器色泽尚浅,欠滋润, 刀工略显疲软拖腻,已显现出清晚期竹刻艺术下滑走势.

清晚期竹雕螳螂白菜臂搁

长23.5厘米 宽8厘米 高2.5厘米

清竹根雕群仙祝寿

圆雕仙山一座,严崖磊落,著松虬曲,溪涧曲折而泻成飞瀑,一径蜿蜒通于山顶,其周亭秦阁谢错落有致。男女仙亲手捧贺礼或乘舟而渡,或循径而上,成群结队,各具情态山顶祥云冉冉,西王母乘鸾凤飘然而至,先到数仙拱手拜贺。制品以竹根为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镂空透雕等多种技法。

山石上阴刻隶书:“群仙祝寿,宗玉。”顾珏,字宗玉,为清前期嘉定著名竹人,所作以刻画精深细微为胜。此件作品虽系偏托,但能在体积如此巨大的竹材上表现丰富的层次和众多的人物,做到刻制精细,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实为当时民间竹刻工艺较高水平的体现。

清竹根雕群仙祝寿

高30厘米

魏碑体书法字帖

婺源茗眉是江西名茶爸爸买来一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