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川观科普日活动:探寻镇馆之宝,揭开大象前世今生神秘面纱

05-19

川观科普日活动:探寻镇馆之宝,揭开大象前世今生神秘面纱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5月18日,“川观科普日”发起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走进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杨晓蓓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文/图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斗转星移,生命轮替,岩石、矿物、矿产和古生物等地质标本,封存下亿万年前鲜活的瞬间。在国际博物馆日深度漫游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怎样的体验?

5月18日,“川观科普日”发起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走进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当天,“川观科普日”发起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21名小朋友和18位家长,乘上“川观科普日”的列车,走进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与陨石、远古恐龙、大象面对面,感受大自然的万千奇趣,漫游神奇的自然世界!

50640平方米的博物馆,拥有藏品6万多件、常设展厅6个,当中藏有多个世界闻名、极具高科学价值与欣赏价值的“镇馆之宝”。当天活动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六大展厅,寻找三件珍贵展品。

小朋友和家长在博物馆认真参观。

走进地质环境厅,深蓝色的宇宙空间中“星光”闪烁。小朋友们感慨“好科幻”。灯光照耀下,一件“天外来客”引起了小朋友的围观。这块“隆昌铁陨石”就是当天寻找的第一件“镇馆之宝”。它重约158.5公斤,是我国既有文字记载又有实物保存极其稀罕的“天外来客”,它于明朝年间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被人掘出当作“神物”供奉,是四川已知最大、保存时间最长的铁陨石。

小朋友和家长在活动中。

7岁的王云帆最喜欢展厅里的这些“大石头”。特别是比她还高的牡丹石,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割,里面的晶体都呈现出类似牡丹的优雅姿态。还有三峡画面石,砂岩在高能环境下被冲刷分散成碎片状的灰绿色粉砂质页岩,组成了“百舸争流”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居然是自然形成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恐龙化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来到二楼小朋友们最期待的龙行川渝厅,硕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这座博物馆中共有恐龙骨架标本30多具。这些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一起,将自然界的故事,从书本上搬到了眼前。小朋友们频频发问:“霸王龙和三角龙如何决斗?剑龙和甲龙的尾巴有什么区别?恐龙能活多久?……”

恐龙化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在展厅最中间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就是第二件“镇馆之宝”。它的骨架长达24米,背高达3.5米,是目前中国和亚洲最大的恐龙完整骨架。作为中国最大的恐龙“明星”,它是亚洲最大、最具研究价值的恐龙化石,自它被发掘问世后,就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真品至今一直在这座博物馆里陈列,从未走出国门,因为太珍贵了,属国宝级别,担心在装箱中或是运输路途中受到损坏。

在另一个展柜中,还有一个“镇馆之宝”——大竹重庆鱼化石。据介绍,“大竹重庆鱼”,是一件距今1.5亿年前的鱼化石,全长34厘米,宽15厘米,头、胸、尾、鳍、鳞等均完美保存。它的体形立体,体态丰满,栩栩如生,其完整程度堪称中国鱼化石之最。这个化石体形立体,栩栩如生,由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卢嘉锡先生亲自题名。

自然科普小课堂。

当天活动的另一重磅内容就是自然科普小课堂《大象的前世今生》。小朋友们在博物馆科普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大象家族,学习大象知识,动手制作大象剪纸。“为什么大象一生中会换6次牙?大象属于厚皮动物吗?……”小朋友们展开想象,7岁的袁雪溦曾看过大象,学过背景知识,频频举手与老师互动。从始祖象、古乳齿象,到现代的亚洲象、非洲象……老师逐个介绍大象家族的进化历程。

小朋友在认真听讲解。

学习完大象知识,小朋友还动手制作大象剪纸,实地参观展厅中的大象化石。7岁的许子贤说,“非常喜欢这样的动手小课堂!”在他的笔下,一只小象正高昂着头,扬起长长的鼻子。

据了解,该博物馆当天还举办了“绿色星球”系列科普讲座 ——“川”越节气看自然,“绿色星球”系列科普讲座——青藏高原植物生存的智慧,“小龙人”科普小剧场《侏罗纪最大恐龙评比大会》《小水母历险记》,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王羲之的代表作作品是什么

八大山人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