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到寒露时节,但是在云南,时常出现烈日炎炎的天气,这让原本躲在林子里的野生亚洲象,不得不“拖家带口”走出林子来喝水嬉戏。
亚洲象“拖家带口”出动
下午3点多,伴随着炎热的天气,一群野生亚洲象走出位于普洱市江城县康平镇大树脚村的一片林子。它们一路前行往山下走去,来到村民修建的一个农用水池时,象群开始尽情喝水嬉戏起来。
云南江城县亚洲象监测员 刁发兴:它在往身上洒水,小象也到沟里面喝水。太热了,它们身上全部是湿的。
喝饱了水之后,象群走出水沟。由于这个季节水草丰茂,亚洲象的食物非常丰富,所以象群跨出水沟就可以就地“炫饭”。
下午5点多,吃饱喝足后,因为天气依然炎热,象群又陆续走进林子避暑。监测员说,象群在进林子短暂避暑后还会再次出来,因为它们也有自己规律的作息时间,那就是每天下午3点以后陆续走出林子觅食,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以前才回到林子休息。
象群分散活动 监测员预警
由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江城县的亚洲象数量自2011年监测到的18头以来,目前已增加到了57头。
今年夏秋以来,亚洲象分散在不同地点活动,为了确保人象安全,这可忙坏了监测员。
下午5点多,3头野生亚洲象走出林子,并在一片玉米地里快速奔跑,边跑边发出吼叫声。一个多小时后,这3头亚洲象走上一条乡村道路,并悠闲地逛了起来。亚洲象监测员在安全距离内跟着它们一起移动,并迅速通知周边群众避让,同时对道路实行临时管控。监测员介绍,往年这个季节原本分散在不同区域的亚洲象都会集中到一起,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
云南江城县亚洲象监测员 刁发兴:因为今年是雨水来得晚,所以今年庄稼种得晚,成熟的玉米还比较少,所以象特别分散,我们的监测难度相当大。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普洱、西双版纳和临沧三个州市,数量在300头以上,由于亚洲象与人类的活动空间不时出现重叠,为确保人象安全,江城县聘请了十几名村民作为亚洲象监测员,用无人机空中监测和人员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就在今年4月,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尚勇边境派出所接到报警,说发现野生亚洲象群。移民管理警察到场后发现,这是一群由41头大象组成的野生亚洲象群。这些占全国数量约十分之一野生亚洲象,在热成像下满屏可见。它们在山林间自由穿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
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尚勇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 周子粮:我们联合当地林业部门,利用无人机监测亚洲象实时动态,并对周边道路实施管制,疏散围观群众,提醒群众注意安全。
救助野象 成功放归
由于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野生亚洲象频繁出现在人类聚居区,在人类聚居区相对复杂的环境中,野生亚洲象偶尔也会遇到困难,一旦发现这类情况,当地就会组织力量大力救援。
前不久,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大渡岗乡,一头雌性成年野生亚洲象路过关坪村时,不慎掉入了村民挖的蓄水池。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组成救援组,迅速实施救援。因为水池较深,野象无法自行爬出,救援小组决定用挖掘机开挖蓄水池来进行救援。经过几小时努力,最终救援成功。野生亚洲象脱险后,救援小组又跟踪监测了30分钟,最后确认获救亚洲象身体状况良好,并且很快和象群会合,进入了自然保护区。
每年七八月份以来,随着玉米等农作物成熟,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就成了亚洲象在国内最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在当地也几次出现过野生亚洲象“被困”的情况。
有一次,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有一头幼年亚洲象与象妈妈走散后,不小心掉进了村民加工咖啡的池子里。当地林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亚洲象监测员和村民实地查看后,给小象带来牛奶、香蕉等食物。随后,众人合力将它从池子里救了出来。因为周边没有发现母象的踪影,最后小象被带到象群经常出没的森林,最终,小象自己回到了母象身边。
还有一头野生亚洲象不慎掉进了村民的蓄水池。六顺镇林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疏散村民后,及时向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救援。救援人员用铁锤把水池边沿砸开一个缺口后,被困亚洲象成功自行脱险。
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林业服务中心主任 陈治宇:小公象出来以后,它就一直回头看着我们这几个人,感觉是非常感谢我们的意思。看了两分钟左右它才离开的。
多年来,生活在云南雨林里的野生亚洲象从“躲着人”到“跟着人”,人象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亚洲象悠然的生活场景,还是追象人孜孜不倦地密林穿行,都是人象和谐的生动点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现在的亚洲象栖息地,人象和谐共处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来源 央视新闻(记者 梁丽娟 陈烨炜 陈家伟 白金 云南台)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