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是指天然形成的,在形态、纹理、色彩、质地、情感(韵味)诸方面独具特色、可供观赏,令人产生美感、联想,且有文化、艺术、经济、科研和纪念价值的各种石质物体的总称。简言之,观赏石就是有特色、有价值、能观赏的天然美石。它的形纹奇特、色泽艳丽、质地坚韧、美自天成,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样本,最古老的年龄约为43~44亿年。凡符合五条标准:是石头、纯天然、有美感、可欣赏、有价值,均可列入赏石优选之列。要想观赏把玩千奇百怪的石头,是否有窍门?回答是肯定的。一般说来,窍门源于勤奋、思考和发现。接触多了,思索多了,也就开窍了。譬如,走弯路多了,走直路就是窍门;经验积累多了,规律就是窍门。观赏的石头多了,自然也可看出门道来。窍门蕴藏在规律之中。石头虽然林林总总,但也有规律可循。观赏石头的窍门在于:从科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提纲挈领,分门别类,犹如部队列阵一般。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按照岩石和矿物成分,观赏石可以划分为宝石、玉石、彩石,衍生出观赏矿物和观赏化石;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按照产地及特点,可以划分为地名石、形象石、纹理石、文化石和景观石。
第一类宝石“宝石”乃珍稀贵重天然石质物体的总称。凡色泽艳丽、硬度偏高、产出稀少、能制成首饰或工艺装饰品的矿物和岩石,均可视为广义上的宝石(可包括玉石、彩石和有机宝石——珍珠、珊瑚、琥珀);狭义宝石专指用于制作贵重首饰的矿物单晶体,多数透明,硬度在7以上,经过琢磨,美妙非凡。例如:金刚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祖母绿),等等。
第二类玉石“玉石”泛指自然界产出的色质俱佳、软硬适中,硬度一般为4~7度,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传统之玉石(真玉),是指具有色泽素雅、质地细腻、晶莹润轫、具有“五德”(仁、义、智、勇、洁)的美石。例如:翡翠、和田玉、南阳玉、岫岩玉,等等。
第三类彩石“彩石”是指颜色鲜艳、光泽柔和、质地细润、赏心悦目但硬度偏低(4度以下)的岩石。彩石的个性鲜明,是组成观赏石的多种矿物成分及含量多寡的外化反映。赤橙黄绿青蓝紫加上黑白二色,构成单色、双色、复合色,辅以深浅不同的色调,常常是千石千种。例如:昌化石、巴林石,等等。
第四类观赏矿物“观赏矿物”即通常所说的矿物晶体,又称“晶体石”,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常常具有特定的外貌(结晶习性),色彩艳丽,晶形独特,百看不厌,适宜珍藏。例如:自然金、辰砂、辉锑矿、蓝铜矿、菱锰矿,等等。
第五类观赏化石“观赏化石”指形态优美、色泽可人、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或收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它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于地层中的已经石化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例如:三叶虫、江汉鱼、螺蛳、菊石、海百合、贵州龙、恐龙蛋、猛犸象等化石。
第六类地名石“地名石”因地而得名,是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一大类观赏石。“地以石而名,石以地得名”,例如:灵璧石、太湖石、英德石、昆山石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新石种不断涌现。以地名为主的品牌名石产地,有的已被中国观赏石协会冠名为“观赏石之乡”或“观赏石基地”。
第七类形象石“形象石”又称象形石,通常是指形象奇特、千姿百态,或具象或抽象、意境深远的观赏石。1921年3月,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任会长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率先提出“形象石”:“天之生物,各赋其形,形不赅体,乃传其象”。
第八类纹理石“纹理石”是天然物质经过理化作用而发生流动、重组、结晶的结果。它以其清纯、美丽的纹理或层理图案吸引赏石者,常从画面角度欣赏。其美在似与不似、形似与神似之间。有些石体的纹理未能尽显本色,需要适当加工,即可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例如:雨花石、菊花石、画面石、国画石、千层石,等等